第133章 长城乱(第2页)

 张诚只好同意大家的看法。 

 “关于楚王大兴文教的构想,我们要尽力配合。应该派一位大儒去楚国主持此事,仿照长城大学在楚国建设学校,并可以请楚王亲任校长……”公孙尼子说。 

 “业务校长的人选?”张诚问。 

 “秉首你当然是最适合做校长的人选,或者我过去,你来负责上郡本院的工作也是可以的。”公孙尼子的说法很大胆。 

 “此事没有你想的那么快。总要把蒙学先做起来,大学才有基础。不然现在建设大学,就只能是儒家独大。”张诚反驳。 

 公孙尼子想想,觉得自己也是过于理想了。大学不是一天能建成的,如果要建立一个如长城大学这样综合院系的学校,也需要很长时间的酝酿。 

 “那就先把子弟小学、子弟中学的课程带过去,从现在长城大学各院系抽调一些人过去?”赵杏儿说。 

 “师范系的设置这就看出来必要性了!”张诚笑道。师范系是一个综合性的院系,这个院系对各科的知识都有涉及,但是学生的研究能力却一首都排名靠后,最优秀的学生进入了数学和物理学院,师范系的学生多,但是出路一首让公孙尼子头疼。 

 “楚地广袤,可以多开设一些中小学?”公孙尼子说。如果能给师范生找到就业的机会,公孙尼子当然高兴。 

 “先建设两所学校吧。”赵杏儿翻阅资料,一方面要考虑长城大学的输出能力,一方面也要考虑楚地的生源情况。外来的师范在当地能不能落地,也是一个难题。 

 “如果可能,在上郡还可以再建设一些中小学……能不能在高奴县建设一个?离我们近一点,各方面能照顾到,教化的能力也可以扩展到张村之外。”张诚问。 

 “可以。”赵杏儿说。对商行、张村、长城大学乃至天下的各种数据,眼下张村掌握最熟悉的,就是赵杏儿了,如果张苍在这里,会有更宏伟的天下观,但是张苍不在,赵杏儿只能通过商行反馈的各种数据进行判断。 

 “张苍先生如果在,其实也可以出去做一个大学的校长。”张诚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