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长城乱
商学院和政法学院联手在编纂支持楚王韩信的楚国商业振兴计划,对这个计划,张诚有些不以为然,按照历史时间线,韩信不会很久就被刘邦所擒,然后软禁、剥夺楚王封号,降格为淮阴侯。这个时候张村大肆介入楚国的商业和政治,是不是风险太大?
在讨论会上,张诚隐约提出王权集于一尊的理论,认为刘邦不可能长期保留诸侯王的可能性,包括扶苏在内都并不太在意这种可能性,许记老掌柜认为,即便韩信不会长期做楚王,但是这个时候进入楚地布局也是必要的和有利可图的。趁着现在天下动荡,土地矿山都极便宜,而能处理大量荒地和矿山的,只有张村。早一点把这些资源拿到手,对商行未来发展非常重要。另外,即便韩信不再做楚王,一旦商行在当地落地,在后续和新的行政系统合作时,也会有很大的优势。风险固然有,但是富贵险中求,不能放弃这个机会。
张诚不是很理解这种要以牺牲性命为代价去谋求扩张的想法,但是也觉得如果大秦的土著都坚持不放弃这个机会,那就该做好相应的准备。
扶苏则通过对齐地发回的电报分析,认为韩信交出齐王位置之后,齐地的行政系统和商行也并没有被废弃。长城大学派出的这些学生依然在基层岗位发挥作用,其中几个甚至己经因为能力卓著,成为县令和负责仓储管理的校尉,这进一步证明上层的权力斗争和分肥,对基层技术岗位几乎没有什么影响。派出的这些学生除了因为疾病出现一些问题,在当地生活的还算很好,甚至己经有几个人和当地豪强联姻,渐渐融入到当地豪强之中。
张诚皱了皱眉。这种情况并不符合张诚的价值观。但是长城大学的价值观营造部分,主要还是公孙尼子在做,价值体系基本上还是儒家那一套。没有关于社会理想和现代社会道德的内容,甚至连忠君爱国的思想都没有,这个时代儒生也罢、官吏也罢,是对自己的主君负责而不是对国家和朝廷负责。如张村派出的这些学生,能够把当地民生恢复和社会正义放在第一位,己经可以算是贤能的层次了,甚至按照公孙尼子的说法,己经可以称之为“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