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揭穿底细


听到这里,林芳刚想要拒绝却被肚子里传来的一阵咕咕叫声给泄了底。

 

没多久,小胖抱着一袋包子、馒头跑回来分发给大家。

 

临走时,张晓波回头说道,“如果有需要帮忙之处尽管开口。”

 

“等等!你们叫什么名字?哪单位的?我们要写封表扬信上去!”

 

“不用麻烦了,我是张晓波,来自京城的某个地方……具体就不透露了。

 

还有啊,这点小事别挂在心上了。”张晓波微笑着回应。

 

然而,林芳并没有放弃邀请,“张大哥,陈梅刚才清醒了一阵,很想亲自谢谢您……您要不要抽空进去见一面?”

 

“有必要吗?”张晓波犹豫着问。

 

“当然啦!毕竟她之前是轻生未遂嘛。

 

万一情绪又低落起来再做傻事,就不好收拾了!而且您作为恩人的话说不定更易说服她振作起来!”

 

看着对方期待的眼神,张晓波实在难以拒绝。

 

病房

 

如今,精通这类语言的人并非热门,不少地方甚至完全用不上这门技艺。

 

但是,李文清怎会觉得这样的人才没价值呢?

 

“你真的熟悉外语吗?程度如何?” 李文清迅速切换到英语对话模式,以此来检测张婉琴的真伪。

 

令人惊喜的是,张婉琴还真掌握了不错的英语表达能力。

 

据她的分享,家中长辈——她的祖父与父亲都是熟练的语言使用者,而她从小便在这样的环境下耳濡目染。

 

家中的祖辈曾经服务于洋行,在上海那个国际化的地方,具备这种语言能力意味着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这也让家族内部一直对掌握外语充满期待,并且将此视作一种非常重要的技能,所以特别注重孩子的早期培养。

 

然而眼下,随着时代改变,拥有这项特殊本领不再被视为优势,反而可能被人质疑关联不清不白的历史问题。

 

但这些观念并未影响到李文清的看法。

 

在他看来,这样一位精通外语的朋友留在乡村,无疑是极大的埋没。

 

在进一步交流之后,李文清决定开门见山。

 

他直言道希望张婉琴能够忍耐一段时期,待他返回北京后再着手协助将其调动岗位。

 

对于李文清而言,安排个人去往首都工作绝非难事。

 

即使正规程序遭到限制,借助于机构权限也可以轻松办到。

 

简单来说,只要通过相关分站办理手续即可完成人员调配。

 

工资发放单位不过是形式问题,若必要时完全可以灵活处理,甚至由二分站代为挂靠关系,人在北京工作照样成立。

 

涉及的生活保障如口粮等问题同样无需担忧,毕竟人数稀少,额外支持负担并不大。

 

李文清语重心长地说:“张婉琴,坚持一下近期的生活状态吧,不久的将来我会为你调整工作岗位至京。

 

无论形式怎么设定,你本人必然前往京中发挥语言天赋。

 

你的能力对我来说至关重要。”

 

这不是随意许诺的话语,而是真心想法,他认为起码可以从事教育领域推广外语知识之类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