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抢救


李强听出话里意思了,这小子是以为我想抢占他的成果呗!

 

赶紧补充道:“王工,我没说要改这辆车,它毕竟是你的实验品,肯定还是你使用。

 

我只是提建议以后量产的时候考虑一下多设置几个门的问题,至于车厢大小其实无所谓,能用就行。”

 

“呃...您是说我们要大规模生产这种车?” 王工程师震惊不已,当初只是想给自己做个代步工具而已,完全没想到让分站也开始造车了!

 

“当然要造,你能凭一己之力在车间弄出来,说明我们有条件批量生产,为什么不干呢?”

 

李强的话让王工程师哑口无言,确实是这么回事啊。

 

但是压力随之而来,这事估计又轮到头上了。

 

不过还好,这款新车和之前开发的爬山王牌拖拉机有不少共通之处,生产线大部分都能共享,制造难度倒不是特别大。

 

唯一棘手的就是轮胎如何解决?

 

全国有能力生产轮胎的地方不多,而且产量极少,各大汽车厂商都在虎视眈眈,要给一个不起眼的小分站配几条轮胎实在太难了。

 

没有轮子,谈什么造车呀!

 

王工程师思索一阵子,终究还是将目前遇到的最大难题讲了出来,就是轮胎供应问题。

 

谁知李强对此并不担忧,认为轮胎不过是些普通物件罢了,只要橡胶等原料能保证供给就行。

 

既然已经形成生产能力,协调部分资源也不是很难办的事儿。

 

但在王工程师看来就没那么乐观,毕竟这只是刚刚起步的第一年,真正艰难的时刻还在后面。

 

随着消息传开,当地对新车型反响强烈。

 

不仅县领导关注,在更大范围内也掀起了热烈讨论。

 

各方热议之下,二号分站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

 

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势必要提上日程。

 

由此,有关皮卡项目的生产组织会议接二连三召开起来。

 

会上着重研讨了王工程师命名的新车型相关事宜。

 

这类高层次会议上根本就没有王工程师发言机会。

 

到场基本都是工厂管理方面的高手,哪容得了原来从事废品收购工作的他在那边指手画脚。

 

即便这款车是他研发出来的,懂亲手打造不代表也精通企业运营管理。

 

工厂讲究规模化、专业化、流水线作业。

 

不是有几个优秀技师就能随便应付得了的事情。

 

要把二号分站改造成为真正的专业机械厂还需全面提升设备、管理水平以及技术人员素质。

 

在这方面,王工程师爱莫能助。

 

他的职责就是在文件签署栏写上名字敲章而已。

 

其余具体业务完全可以不用过问。

 

他对整个二分站唯一的贡献大概就剩下配合张教授团队,优化车辆图纸设计方面工作了。

 

这一部分任务繁重,绘制无数图纸直至气温回升才得以完成。

 

结束在科技科画图日子后,王工程师迫不及待地准备重返牧场。

 

经过一段距离后,

 

“嗯,正好你回去时绕道一趟外地,把你姨妈接回来。

 

老太太想念女儿了,说是打算一起去看看。”李志国的话让张强一时愣住,要不是他提醒,自己还真忘了有这么门亲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