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位时空:与古人分享日常搞代码的医学生
第190章 抽象的鬼子话 中(第2页)
【再比如一张宣传和善的,内容是他们乘车出行的场景。中国车夫问大人去哪儿,画中小鬼子说的是随便,快点。在这段对话中就借用了汉语词汇的快快的,属于典型的协和语。】
【再比如一张士兵与农民的明信片中,小鬼子想表达的意思的来抽支烟吧,但明信片中文字写的却是你得烟卷进上。最后一张明信片为蝗军的仁慈,图中说的是“日本兵的人情有,支那士兵不好不好”。】
陈勇在这里插了一句解释:“在甲午战争之前,日本对中国的称呼一般采用国号,如清朝的“清国”。而此战过后,在民国成立已经有了国号的情况下,小鬼子却长期拒不称正式国号而轻蔑地呼为“支那”。“支那”一词,有人考证它是对中国古代王朝“秦”的谐音,或是英文China的音译。这一词汇本身原先并无恶意,不过在中国已有正式国号的情况下小鬼子却故意选择别号,本就是一种侮辱称呼”。
秦朝,嬴政在明白反复的“支那”一词,不由得握紧了拳头,“这等恶心的东西,就应该把那个岛移平”。
明朝,人们看着天幕上展示的明信片的内容,那“仁慈”,“人情”等词汇极其的扎眼,尤其是听到并了解那充满侮辱性的称呼后,民间众多学子们悲吟:“神州之地竟插膏药旗,倭寇驱民如犬豕,竟然还有说仁慈。当年太祖逐蒙元于漠北,成祖五征朔漠,何曾容蛮夷窃据神州”。
此时人群中有人喊道:“我等今日应联合上书,要求朝廷加大力度,干死这群玩意”。
这条建议有人赞同,也有人持不同意见,“无官无爵的我们去上书有什么用,我直接弃笔从戎,学儒救不了中国,直接去戚将军的队伍里”。人群中不乏有血性的人,看到这些那是一点都受不了了。
“对,后世那都是好男儿当兵,我们也可以。戚将军的队伍纪律严明、训练有素,是个杀倭寇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