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土地问题(第2页)
“既然诸侯的土地是私有的,新开垦的荒地也是私有的,那么那些诸侯大夫就会从原本的去公田劳作变成向外扩张,毕竟对他们来说,最优的选择肯定不是再去周天子那里可怜巴巴的讨要东西了,而是去做增量,去开垦新地”。
“开荒开的越多,得到的存粮就越多,交够国家的,剩下全是自己的。自此以后,诸侯王开始疯狂拓展疆域。同时,基于周天子能放下土地产权的原因,那么诸侯国肯定也得下放土地产权给那些大夫、士,要不然不好带队伍”。
“这些大大小小的贵族都有了充足的土地,大家不必挤在一个小地方争,农民方面相应的也会得到更多的粮食,他们也就自然是愿意去劳作。用我们这个时代的话讲,把蛋糕做大,你们可以理解成一口锅里吃饭,把锅做大了总的食物多了,大家能分到的食物就多了,从而发挥了各自的主观能动性去改革技术、提高产量,毕竟都是自己的嘛。铁犁牛耕技术就是在这种经济大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得到广泛的普及。资料上是这样写的,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井田制的瓦解”。
孔子看着这些,他依旧对过去有执念,说出那句:“礼崩乐坏啊”。
陈勇在简单回顾了一下土地从国有制(君王所有)到私有制的发展,然后和感兴趣的人聊了些具体的:“后面各朝各代的土地制度就不说了,各朝各代土地问题都很复杂,但差不多都有一个类似的点,那就是贵族的土地仍然是私有的,平民的土地在很多情况下也是私有的,其核心就是,他们拥有土地的所有权,可以自由买卖,不解决这个,制止土地兼并永远都是空谈”。
在陈勇说完这些时,天幕下有人依照礼法反驳道:“这话不对,买卖土地会受到法律和制度的严格约束”。
陈勇看到这些弹幕,回复道:“.....要不你猜猜现实里是谁受到约束的呢,世家贵族吗?”
“......”很显然,这问题没法回答。一些事不上称没四两,上了称千斤都顶不住。这些东西他们可不敢对着天下人讲。
陈勇见那人不回,继续说道:“简单说一下我们当初进行的土地改革,当然,在此之前先问一个问题,那就是农民要土地是为了什么,这个必须搞清楚”。
天幕下,人们自然是回答道,要土地就是要土地啊,要地契啊,不然要什么?
陈勇:“很简单,要土地肯定不是要土,没有人靠吃土长大的,我们要的是土地里能长出粮食,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