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土地问题

 在摸鱼时刻,有人询问陈勇关于土地方面的问题,后世是如何解决土地兼并的问题?反正无事,陈勇就和他们聊了起来。

 陈勇:“说我们都土地政策之前,先说说古代的土地制度吧。周朝时期,那时候道路和渠道纵横交错把土地分隔成方块,形状像'井'字,因此称做井田。最中间的就是公田,周围一圈的属于私田,公田就是集体耕种的耕地,其收成用于供养贵族,私田的收成归各户人家所有”。

 “虽然有公田私田之分,但周朝的一切土地属于国家所有,而周王是全国最高的统治者,国家就是周王的,所以天下的土地本质上是属于周王所有的,他是最高的土地所有者”。

 天幕下。

 “正如《诗·小雅·北山》所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自古以来不都是如此吗,有何可讲”。

 对于陈勇说的这些,很多人觉得理所当然,土地不归君王那归谁啊。

 然后,陈勇继续往下讲到了关键地方:“周王对所封土地有予夺之权。各级受封的贵族对土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只能世代享用,不能转让与买卖。受封者还要向国王承担义务,就是要向国王交纳贡赋”。

 这一下天幕下那些世家大族不开心了,使用权,没有所有权,那还是我的土地吗,土地都是国家的,我我还怎么从那群泥腿子手里拿.........买来土地呢。

 此时各朝各代的大族豪宅里,听取骂声一片,此起彼伏。

 “不行,不行,井田制这东西早就不适用了,土地就得赏赐下去嘛”。

 “官家掌管天下的土地,肯定要分给功臣,赏赐土地以示皇恩浩荡,你不赏赐下去,怎么做皇帝”。

 “就是就是,不赏赐土地,岂不是寒了人心,这小儿懂什么。这天下自然是王土,可那也要下面的人帮他守着啊”。

 这些人不开心了,天幕你讲你的飞机大炮去嘛,让那群人看的乐呵呵的,碰这个干什么。

 但陈勇完全不知道这些,依旧乐呵呵的说道:“当时周人的土地规划制度在黄土高原那种有限的耕地面积下,井田制是非常有价值的,但井田制本身是一种存量思维,井田制假设了土地是有限的,所以每家每户能分到的土地是有限的,那种出来的粮食也是有限的,为了能获得更多粮食,就要去获得更多私田的使用权,那就不得不去公田劳作祈求获得更多奖赏,这是一种半强制的,毕竟公田的收成是贵族重要来源”。

 “后来,周恭王废除了那种土地归天子所有的制度,在允许诸侯土地私有之后,一切都发生改变了。允许土地兼并以及自由买卖这种做法,极大的鼓励了诸侯拓展领土、开垦荒地的热情,一时间确实让周王室的经济压力得到极大缓解。可是,生产力的发展会推动生产关系的变化,进而影响社会制度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