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建立西北都护府(第3页)

最后还是武植出面联络了身为殿前司都指挥使的童贯,让童贯从中斡旋,赵佶才点头同意。

而其中与武植一同在朝中任职的卢俊义和呼延灼两人,其职位亦有所变动。他们跟随武植南下平叛江南归来后,官阶虽得以升迁,可具体的差遣职位却未曾改变。

此次,武植将呼延灼从殿前司副都指挥使的职位调任为兵部左侍郎,卢俊义则由侍卫亲军步兵司都指挥使调任殿前司副都指挥使一职。

两人的职位变动并未引起多大的波澜,赵佶和朝中群臣也都纷纷认可。

在武植把这几人的职位任命完成后,他在朝中的势力不再薄弱,加强了其在朝中的影响力。

几天后,武植在朝会上正式提出了成立西北都护府的提议。他详细阐述了西北都护府的设立目的和意义,强调这将有助于统一调度西北四路的军政事务,增强对西夏和辽国的防御能力。

然而,这一提议立即遭到了朝中许多大臣的反对。以蔡京等为首的保守派大臣认为,设立西北都护府会削弱朝廷对西北的直接控制,甚至可能引发地方割据的风险。并且连右相韩忠彦、副相赵挺之、刘正夫等大臣也表示反对。

蔡京率先出列,拱手道:“陛下,西北都护府的设立非同小可,若将四路军政大权集中于一人之手,恐有尾大不掉之患。臣以为此事需慎重考虑,不可轻率决定。”

其他大臣也纷纷附和,表示反对。朝堂上顿时议论纷纷。

武植见状,神色从容,缓步出列,拱手道:“陛下,臣深知诸位同僚的担忧。然而,西北局势复杂,若不统一调度,恐难以应对突发战事。设立西北都护府,正是为了集中力量,确保西北边疆的稳固。”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群臣,继续说道:“此外,臣愿向陛下立下军令状,若西北都护府成立,臣将在五年之内,将燕云十六州纳入我大宋版图!”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一片哗然。燕云十六州自五代时期便落入辽国之手,历代宋帝无不以此为憾。

宋徽宗赵佶听到武植的承诺,眼中闪过一丝激动之色。他微微前倾身子,问道:“武卿,此言当真?”

武植郑重地点头道:“臣愿以项上人头担保,五年之内,必为陛下收复燕云十六州!”

赵佶沉吟片刻,显然心动了。他看了看下方的群臣,尤其是蔡京等人,见他们依旧面露不悦,但此时赵佶心中已有了决断。

他缓缓开口道:“既然武卿有此雄心壮志,朕便准你所奏。西北都护府即刻成立,由武松担任大都督,全权负责西北四路的军政事务。”

群臣见状,虽心有不甘,但见皇帝已下旨,只得悻悻退下。武植面色微喜,知道自己的计划已成功迈出了关键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