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考校(第2页)

 “可如今咱们大唐的天下已然稳固,再行分封之举岂不是自找麻烦嘛!” 

 “所以按照我的推测,阿耶这次恐怕会要吃个大亏,然后自己选择废除世袭制诏。” 

 这就是唐高宗的水平吗? 

 李承乾觉得李治的水平确实可以啊。 

 “可是高句丽那种地方,北方太过寒冷,又太过靠近中原。”李承乾收起之前那副不严肃的表情说道:“就跟战国时期的燕国一样,始终徘徊在权力的核心之外。” 

 “而且基本没有扩张的位置。” 

 “除非,从海上走。”李治接过李承乾的话茬说道:“于侍郎都给我讲了,说大兄已经下令采伐树木晾晒以做龙骨。” 

 “既然倭国能够从海上来到我们中原,说不定倭国的更远处,还有陆地存在呢。” 

 李承乾摩挲着有些刺手的下巴想到:“我家稚奴的后代不会成为发现新大陆的存在吧?” 

 不过按照现在科技水平,就算发现了,李承乾也只能每几年丢一批罪犯到那个岛上去。 

 在中原人口达到承载上限之前,开发新陆地什么的。 

 远没有一路向西迁移人群来的方便。 

 而且这个时候的西域,还没有以后那么沙漠化,向西边殖民,成本远远低于向海洋发展。 

 还是之前的问题,三百万户的纳税公民相对比大唐现有的国土面积来算,实在是太少了。 

 不过李承乾对于李治的成长还是很满意的。 

 外封的藩王能力自然是越强越好。 

 随后,他便将目光转向了站在一旁的李象,语气轻柔地问道:“象儿啊,那文彦博这次又都教导了你些什么呀?” 

 只见李象认真地回答道:“回阿耶,文师傅教诲孩儿说,应当厚待天下的士子们,因为他们乃是国家之栋梁、社稷之基石。 

 此外,他还认为总是对外发动战争并非明智之举,向外征战劳民伤财,而且外边那些不毛之地,我们占下了又不能做些什么。” 

 顿了顿,李象接着说道:“文师傅还讲,对待那些周边的蛮族,咱们首先要施之以仁义之道,以宽厚和仁爱去感化他们,如此一来,这些蛮族自然而然就会心悦诚服地归顺于我大唐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