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郭开(第2页)

 简直就是 

 反正他们大唐是消受不起这种天才,还是让他去吐蕃吧。 

 吐蕃兵强马壮,君主也贤德,也只有这种国家,才能经得起郭开的折腾。 

 “也算是废物利用了。” 

 李承乾解决掉郭开这档子事情以后,也是起身准备进宫了。 

 明天就是上元节了,倒是可以合家在长安城里面逛一逛。 

 毕竟,这大概是最后一次家庭成员如此齐全的上元节了。 

 今年比去年可是少了一个小胖子,以后也只会越来越少。 

 这也得益于活都干完了,所以才能如此清闲。 

 因为唐朝的的祭祀是属于两年一轮,冬至祭天,夏至祭地。 

 而最后一次祭祀便是在元日朝会后的三天后。 

 繁琐是挺繁琐的,不过李承乾也就是跟着指引按部就班的做就完事了。 

 倒是耕地这个,李承乾虽然整不大明白,但是他力气大啊。 

 于是当李二扶犁,李承乾那犁地速度堪比牛犁地的场景也是让很多人都沉默了。 

 上元节,照例休沐一天,而且长安城今天晚上也没有宵禁。 

 因为天官赐福。 

 得益于贞观九年的两张场战役,四海威服,所以今年的上元节也格外的热闹。 

 皇宫和东宫都拨下了一批钱款用于制作灯笼,而且每只灯笼的下面都悬挂着一道谜语。 

 答对者不仅可以拿走灯笼,还可以凭借灯笼去领取一斤现宰的牛羊肉。 

 这都是来自吐谷浑和突厥老表的赞助。 

 也多亏了天官赐福,还有当朝陛下和太子也不相信什么血腥犯忌这种东西。 

 或者说 

 这两位本就是百无禁忌的主。 

 于是很怪异的一幕就在长安城的晚上出现了。 

 一边弄的血流满地,一边阖家团圆。 

 长安城外边很热闹,宫中更热闹。 

 难得太子出钱,这次宫中的晚会可谓是贞观年来最盛大的一次。 

 “大兄,你看这个灯笼上的灯谜是什么意思?” 

 兕子指着刚挂上去的一个灯笼向李承乾问道。 

 “黄绢幼妇外孙齑臼。” 

 李承乾念完有些忍不住笑了:“这是谁这么偷懒,这个都写上了?看来是真的怕自己的灯笼没人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