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巨型都市级避难所(第3页)
“七代战机和晨光级运输舰的出入,就变得有些麻烦了。”
“地上一层的出入口,在设计大小的时候,可都没有考虑过它们的通过需求。”
苏武的目光在位于地表核心区,空天母舰制造厂上停留了一会儿。
然后又移动到了它的上方。
前三层不好改动,并且层高也有些低矮。
那就在第4层上进行改造。
第4层可以将同样面积的核心区,预留给下边的空天母舰制造厂。
然后以此为中心。
按照东南西北4个方向,制造出四条直通外界的通道。
以后新生产出来的七代战机和晨光级运输舰。
甚至规格注定会更高一级的基地车。
都可以通过这四条专用的通道,离开避难所。
“空天母舰制造厂,名为工厂。”
“实际总面积达到了300万平米。”
“足以容纳下100多艘晨光级运输舰,或者更多数量的七代战机。”
“如果算上多层结构。”
“实际能够容纳的数量,至少还要翻几倍。”
“预留4条直通外界的通道。”
“能够增加战斗时,受到损伤的七代战机返厂维修的效率。”
“变相的提高综合战斗力。”
“算是一种积累战斗底蕴的设计。”
“另外,如果只是平常用于运输物资和人口的话。”
“其实没有必要让它们返回工厂。”
“直接在外边卸货,更加安全。”
能够飞行的晨光级运输舰。
对于停泊的港口并不怎么挑。
随便建在哪一层都行。
苏武在略作考虑后,打算在未来的第9层和第10层的外墙上。
直接建造一座可以折迭收回的空港。
平常的时候。
空港会呈现展开姿态。
供多艘晨光级运输舰和七代战机临时停靠。
位于内部的乘客和物资,从港口下来后,可以通过那两层内复杂的内部交通轨道。
快速地分流到其他避难所层。
而万一遇到不可抗拒的灾难。
这座空港则会自行收缩起来,隐藏进避难所的外墙内部。
到时候,恢复了完整的圆柱形体态的避难所。
将可以以最强大的防御姿态。
直面任何威胁。
“农家小院避难所,一直维持着整体规则的圆柱体外形。”
“就是为了获得最大化的物理抵抗能力。”
“虽然不希望,也未必会用到。”
“但用不用是一回事。”
“有没有,又是另外一回事。”
设计完了一期的避难所建造规划。
苏武又开始将视线,放到空天母舰制造厂上。
“目前手中的资源。”
“总共可以生产出5艘晨光级运输舰。”
“建造周期在三天左右。”
“五艘的话,差不多也够用了,”
“暂时不需要太过着急进行扩产。”
“另外,晨光级运输舰,实际上等于是商队列车的上位替代品。”
“从现在开始。”
“商队列车可以停产了。”
“之前生产出来的商队列车,全部就地转为运输物资,”
“以后运输人口,都是晨光级运输舰的事。”
5月14日。
徘徊于农家小院地表的超音速风暴,开始有了逐渐减弱的迹象。
它的主体,开始往西北方向移动。
然后又被那里密集而又广阔的山脉挡住,层层削弱。
从超音速状态,跌落回到亚音速状态。
接着再逐渐回归到常规的风暴之中。
天空都甚至因此变得明亮了些许。
一场席卷了小半个东洲的灾难,就此渐渐消失。
而伴随着地表的环境不再那么恶劣。
笼罩农家小院的淡红色能量护盾,首先被撤除。
然后淡蓝色的电磁防护力场。
也相应地降低了一部分的功率。
在保证避难所安全的基础上,将维持的电力消耗,降到了最低点。
这一天傍晚。
来自萧江行省的商队列车。
重新开始驶入农家小院避难所内。
将它们最后一次负责运载的人口,带入避难所。
以后,萧江行省剩下的那些避难所居民。
都会由晨光级运输舰负责接手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