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郭子仪的为人处世(第2页)

 而郭子仪在面对这些类似的事情时候,总是以大局为重,个人安危为轻。

 在他抵抗吐蕃的时候,鱼朝恩派人挖了他父亲的坟墓,所有人都担心郭子仪会举兵反叛,但郭子仪还是大方入朝。唐代宗将这件事告诉了他,郭子仪含泪说:他常年带兵在外,不能阻止士兵毁坏百姓的坟墓,这是上天的惩罚,怪不了别人。

 要说郭子仪真的不生气吗?那肯定不是,但是郭子仪知道,鱼朝恩是唐代宗的宠臣,现在的唐朝,安史之乱虽然没了,但是内忧外患,实在经不起内耗。

 一次鱼朝恩邀请郭子仪赴宴,宰相元载告诉郭子仪,鱼朝恩想要害他。

 郭子仪的属下也担心,纷纷要求跟着一起去。

 郭子仪却是只带了十几个家仆过去,鱼朝恩很惊讶,问他为什么只带这点人。

 郭子仪据实已告,把这个大祸害都给感动了。

 另外,郭子仪待人真诚,总是以礼相待,御史中丞卢杞因为长得丑,时常遭到其他人的嘲笑。

 但郭子仪对他十分客气,卢杞来郭子仪家里,郭子仪便不让妻妾出来,换做往常会客,他是不避这些的。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担心妻妾嘲笑卢杞的相貌。

 所以后来卢杞发达了,陷害过很多人,但就是没陷害过郭子仪。

 正是由于他这样的处事风格,使得朝廷内外,无论忠奸,哪怕是曾经想整他的奸臣,都对郭子仪十分的佩服。

 这也包括那些在外大权在握的节度使们,自安史之乱后,许多节度使名义上是属于朝廷,但实际上却不怎么搭理朝廷。

 听封就可以,听调就不行,收税也不好收,特别是诏安后的安史叛军的将领,但是郭子仪出马就没问题,所有人都很敬重他。

 西北的少数民族国家或者部落也是一样十分尊重郭子仪,特别是回纥。

 当然,这里并不是说李光弼不好,李光弼对大唐也十分的忠心,而且很能打,只不过是处事能力上不及郭子仪。

 公元764年8月15日,李光弼在徐州去世,享年57岁。

 虽然他是正常因病去世的,且死后受到了高规格葬礼。但是我想,他在去世之前是遗憾的,因为他为的大堂出生入死,在最后换来的却是猜忌。

 回到郭子仪这边。

 按道理,要是其他将领具有如此高的功劳和威望,要么是居功自傲,甚至拥兵自重了,又或者被朝廷除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