笙书传山里听雨
第286章 酝酿改革(第3页)
而且,旅营制机动性更强,遇上大规模的敌军,整个旅协同作战相对师团营层级指挥协同灵活得多。 可是,咱现在率领的大梁军,恰恰则是战斗层级太少,战斗命令都是由统帅部直接下达到各营,如果战役较大,一个营无法应对的时候,统帅部要直接协调其他各营配合,由于管辖的各营数量太多,而难以精准调配,从而贻误战机。
所以,咱倒以为在统帅部和各营之间要增设一个层级,这样统帅部直接管辖的对象就会相应减少,从而下达的命令更有的放矢。而且,这个中间层级一多,咱手里的官票就多了,就可以迅速提拔自己的心腹嫡系到核心关键的职位上,这样就更能够尽快做到对全军的掌控。这真是一箭双雕啊!
那在统帅部和各营之间增设的层级称呼什么为好呢?咱觉得还是把1800年以后的旅营模式搬过来吧,咱现在西线共有50多个营的战斗兵员,咱可以设7到8个旅,每个旅辖8到10个营,咱手上抓好这7、8个旅的指挥使就好了。也不用每次开会议事,三十多个营指挥使都要从各自的营地赶到中军行辕,这样也不利于保持对蛮夷的高度警戒。说实话,就是到了现在,咱还有好几个营的指挥使的名字还叫不上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