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酝酿改革(第2页)
想到这些,高笙书的内心突然有些激动,可是,思前想后,他始终觉得自己缺少一个能给他出谋划策的参谋,否则,自己的一些决策没有经过论证,不一定都对,如果自己身边有个人能时时对自己有所提醒,这是非常必要的。
就比如丹宇作为大元帅,自己作为行军大司马,自己处处替丹宇做好参谋,丹宇就会省心不少。现在自己做了大元帅,一旦自己的所有决策都只能在战场上得以验证,那这个试错成本实在太高。虽然咱有时可以去问问曹文君,但是,她毕竟不在军中,军中具体事务她并不清楚,不可能替自己提供非常及时的方案,那这个参谋该让谁来呢?
忽然,高笙书脑子里猛然闪现过一个人,他兴奋的一拍案台,对,太好了,就是此人! 哈哈哈,咱怎么现在才想到此人呢?现在赵友林已死,他作为兵部尚书的指挥参谋系统自然可以裁撤,他的参谋自然可以成为咱的参谋。
咱的那个同窗苏宛仁,跟着赵友林在边关呆了几年,而且这次也没有与赵友林勾搭,着实难得,对这样的老同窗,咱当然要对他予以重用。咱在谭老夫子的三个同窗,程道刊善于经商,王文涵则是有些热衷于功名,听说他现在颇受澄如重用,不过,大家都是各为其主,咱也不能过分记恨他。
而这个苏宛仁平常虽然言语不多,但他性格十分沉稳,又在兵部干了这么多年,让他过来做咱的参谋,一定不会差!
高笙书想到了苏宛仁之后,心里一阵兴奋,他在帐中大叫:
“来人,立刻请兵部郎中苏宛仁前来,本帅有话要问他。”
楚中天领命匆匆而去。高笙书忽然又想到军队的指挥体系问题。
咱的前世,国家军队正在进行改革,其中的一项改革就是军队建制从以前的师团营的上下层级,逐步改变成旅营的层级模式,这一改革简化了指挥层级,原来一个师辖三个团,每个团再辖三个营,所有的战斗指令,都要从师指挥部下达到团部,再传达到营级,层级繁琐,不利于根据战场瞬息万变的情况做出改变。而旅营制,一个旅下辖五到六个营,中间的层级减少,有利于一线部队抓住稍纵即逝的有利战机,打赢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