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败家都比创业来的强

 金秋十月,秋风习习。 

 吹拂在人脸上的风是干的,同时稍微带些凉意。 

 钱度带着自家儿子站在少年宫门口,看着排队进入的家长,久久无言。 

 以前一直不知道少年宫是干嘛的,只有了解过后才知道,其实里面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大神秘。 

 原先的少年宫,是酥联为培养、发现天才儿童、帮助学校开展校外活动的场所。 

 众所周知,酥联在理工学科的人才培养上,是极其重视的,一些知名数学物理学家早在十几二十岁时便已扬名海外。 

 天才儿童放在任何时候都是值得让人津津乐道的,三岁能背古诗,四岁能做算术题,动不动一年级没上完直接跳到六年级。 

 甚至早在七十年代末,直至现在,各大高校都在招收早慧聪慧的少年,组建少年班。 

 在一定程度上,这跟气功,特异功能研究所相辅相成,随大流的研究这些注定不可能有所建树的项目。 

 “爸爸,我想学吉他。” 

 钱宝看着那些大几岁的哥哥姐姐,抱着比人还高的吉他盒,一阵羡慕。 

 钱度耐着性子道:“你昨晚还说想学武术,别乱想了,你老娘给你报了智力拼图,等再大些老子带你去国外练习打靶子去,那才是老爷们该玩儿的。” 

 钱度很庆幸,自己的傻儿子不是那种少年天才,早慧对一个孩子而言有时候并不见得是一件好事。 

 早早自诩看清世界,明晓事理,脸上没多少这个年纪该有的笑容,不去和尿玩泥巴,还有什么快乐可言。 

 再天才的人,在时代洪流面前,终归会趋于平庸。 

 钱度希望自己的傻儿子甘于平庸,千万不要有什么自命不凡的念头。 

 排队排了十来分钟,进去找见教室交给一名女老师,打声招呼,钱度在窗户外跟着其他家长一样,目光隔着玻璃锁定自己儿子,摆摆手,再盯个三四分钟便退出去,一个小时后过来接人。 

 少年宫之前还是公益性质的,只是从九十年代初开始,原则上的公益性质难以保障,高额的开支使得少年宫在公益和市场的两边徘徊。 

 校外教育培训机构一旦转变经营方式,盈利是相当可观的。 

 有时候哪怕自己不想,市场上也在推着他们往这个方向转变。 

 一个钢琴班,一个月的学费高达一百五十元,如果是一对一教学辅导,费用能高达四百块钱之多。 

 听着恐怖,可就这还得找关系,大把的家长注重,或者是愿意在自家儿女身上砸这么多钱。 

 教育投资的回报率很长,可把目光放长远再看,影响的可能会是两代人甚至三代人的事。 

 自家娘们儿在一定程度上做的也没错,起码有一手会弹钢琴弹吉他的本事,以后上了大学,找个女朋友会简单很多。 

 在景山公园周围晃荡,有老头下象棋,不用钱度参和,总有那么几个臭棋篓子嚷着悔棋的,或者一旁的人忍不住指指点点。 

 下到最后,多多少少都能吵急眼。 

 “钱度?” 

 身后响起一道声音,带着犹豫,又有点不敢确认的意思。 

 钱度回头看过去,盯道:“你是,马叔儿?” 

 “还真是你小子,”马延庆见没认错,麻溜上前:“好家伙,咱们这得有多少年没见了,在旁边看半天我是真不敢认。” 

 钱度手贴在裤兜上摸烟,奈何空空瘪瘪的,还是王强在一旁机灵的递上烟和打火机。 

 不等他发,马延庆已经递了过来。 

 “抽我的抽我的,现在干嘛呢,没记错的话,应该大学毕业了吧?” 

 “嗐,都毕业四五年了,老婆都娶进门儿了,这不陪儿子来少年宫。” 

 钱度看着烟嘴,笑道:“可以啊马叔,这都抽上玉溪了、” 

 俩人认识最早还是在钱粮胡同,之前钱度早晨上学一直去他的早餐摊儿买包子,自打自己高考完搬家后,就再没见过。 

 钱度没想到今天能在这儿碰见,眼睛下意识一扫,这穿着打扮绝对是赚着钱了的。 

 柴油打火机点燃烟草,马延庆咂么了两口,似感叹又似显摆道: 

 “我自己哪舍得买玉溪,这玩意儿不比中华烟便宜多少,我儿子给我买的,嫌弃我那大前门辣嗓子。” 

 “您这是来这边溜达?那早餐摊子还做不做了?” 

 马延庆摆了摆手,叹息道:“八三年那阵,我记得你还提议让我临个店面做早点铺,当时我就想着在街上也挺好的,起码能随时移动,今儿钱粮胡同,明儿民丰胡同,哪儿生意好去哪儿,总比盘个店下来固定到那儿,万一生意不好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