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兴明常青椒
第251章 请奏中书令(第2页)
“李丞相,如今中书省已经正式设立,为何迟迟不见皇上任命中书令?”
李善长皱起眉头,同样觉得非常纳闷:
“皇上的《即位诏》已经颁布完毕,按说不至有遗漏?”
刘伯温直奔主题道:
“不如下午上朝时,李丞相给皇上谏言两句?”
李善长当然想提,按照资历来讲,如果设立中书令,他就是不二人选。
可李善长向来以朱元璋为马首是瞻,不敢轻易忤逆,有些迟疑道:
“今日皇上刚刚登基,切莫有了冲撞,此事还需从长计议!”
刘伯温一眼看出他的担忧,心生一计,当即说道:
“此事无需冲撞,我们可以从侧面劝谏皇上,让太子出任中书令!”
李善长一怔,忽然发现这竟是个绝妙无比的主意。
朱元璋就算不信任其他人充当宰相,自己儿子总能相信吧?
一旦朱标出任中书令,就等于正式开设了这个官职,而朱标作为太子,不可能一直待在中书令的位置上,早晚要让出来。
只要朱标卸任,必然就要找人接任,到时能有谁,还不是非我李善长莫属?
李善长看着刘伯温,顿时眼中大放异彩,虽然他们两人在朝中分属不同派系。
李善长是淮西集团代表,刘伯温是浙东集团代表,两派时有间隙,但在明朝初期,大家还是同舟共济的。
李善长当即握着刘伯温的手,亲热道:
“先生一心为国请命,真乃我等楷模!”
这顶帽子戴的高,却将皮球又踢给刘伯温了。
刘伯温也不以为意,在他看来,国家想要长治久安,君权和相权就要作出完美平衡,无论谁强谁弱都不是好事。
像朱元璋这样,压根不设立宰相,就等于皇权独大,并非良策。
因此,下午一上朝,刘伯温就出列上奏道:
“皇上!如今大明建立,百废待兴,急需栋梁之材,为国分忧。太子素有贤德,才智过人,臣奏请皇上,准许太子出任中书令,为国家效力!”
朱元璋一愣,有些意外的看了刘伯温一眼。
李善长皱起眉头,同样觉得非常纳闷:
“皇上的《即位诏》已经颁布完毕,按说不至有遗漏?”
刘伯温直奔主题道:
“不如下午上朝时,李丞相给皇上谏言两句?”
李善长当然想提,按照资历来讲,如果设立中书令,他就是不二人选。
可李善长向来以朱元璋为马首是瞻,不敢轻易忤逆,有些迟疑道:
“今日皇上刚刚登基,切莫有了冲撞,此事还需从长计议!”
刘伯温一眼看出他的担忧,心生一计,当即说道:
“此事无需冲撞,我们可以从侧面劝谏皇上,让太子出任中书令!”
李善长一怔,忽然发现这竟是个绝妙无比的主意。
朱元璋就算不信任其他人充当宰相,自己儿子总能相信吧?
一旦朱标出任中书令,就等于正式开设了这个官职,而朱标作为太子,不可能一直待在中书令的位置上,早晚要让出来。
只要朱标卸任,必然就要找人接任,到时能有谁,还不是非我李善长莫属?
李善长看着刘伯温,顿时眼中大放异彩,虽然他们两人在朝中分属不同派系。
李善长是淮西集团代表,刘伯温是浙东集团代表,两派时有间隙,但在明朝初期,大家还是同舟共济的。
李善长当即握着刘伯温的手,亲热道:
“先生一心为国请命,真乃我等楷模!”
这顶帽子戴的高,却将皮球又踢给刘伯温了。
刘伯温也不以为意,在他看来,国家想要长治久安,君权和相权就要作出完美平衡,无论谁强谁弱都不是好事。
像朱元璋这样,压根不设立宰相,就等于皇权独大,并非良策。
因此,下午一上朝,刘伯温就出列上奏道:
“皇上!如今大明建立,百废待兴,急需栋梁之材,为国分忧。太子素有贤德,才智过人,臣奏请皇上,准许太子出任中书令,为国家效力!”
朱元璋一愣,有些意外的看了刘伯温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