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谁稀罕男宝,仨闺女享福到老33(第3页)

 商品售卖,价格的百分之五十。

 就是说,十八块是她每个月的基础工资,但卖出商品价格的一半,是她的绩效工资。

 这个结果,和姜芙想得基本一致,出入不大。

 她甚至都做好了只能拿到三成左右的心理准备。

 段玉涛还有点内疚:“我帮你争取了,但暂时只能这样。”

 姜芙每天的辛苦,他是看在眼里的,说是从早到晚都在刺绣也不为过,眼睛,脖子,手,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已经不错了,我知足。”

 而且,才几天时间,他们就得到一个开门红,一共卖出四幅山水画,八十元,一件刺绣衬衣,一百二十元,加一起是两百元。

 姜芙分到一百元。

 差不多是一个工人一季度的工资。

 不算特别多,但肯定也不算少。

 这还只是刚开始而已。

 “不过有一点比较好,就是这个隔天结款,不用跟工资一起。”

 段玉涛自己也有两个孩子,他和妻子都要赡养父母,和其他人一样,两口子也是每个月掐着日子等开资。

 姜芙一听,果然很高兴。

 这意味着她今天就有钱拿。

 晚上回家,姜芙特地去副食品店排队,买了红肠和松仁小肚,还买了一块蒸羊肝,据说这东西对眼睛好。

 蔡桂花打开布兜,看清东西,没好气地嘟囔:“不过啦?开资三天乐,然后扎脖儿,饿上二十七天?”

 姜芙气笑了:“我有算计。”

 忽然看到桌上放着个东西,她拿起来,惊喜出声:“户口?这就下来了?”

 蔡桂花点头:“李大娘的小儿子顺路给捎回来的,你和三个孩子的户口都在这上面,小野的当初落在学校那边了,不在上面。等他以后毕业,看看工作分配在哪里,到时候再说。”

 这户口本和后世的一点儿都不一样,像个日记本似的。

 翻开是封皮,先是注意事项,然后是编号页面,再往后是常住人口信息,寄住人口信息,姓名年纪之类的,全部都由户籍员手动填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