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好武夫佩奇粉嘟嘟

第758章 麻烦至极


  第七百五十八章

  弘州,中小城池!

  耶律乙辛战败的消息,显然还没有到得燕京,甚至临近许多州府也才刚刚得到消息。

  狄咏的大军就已经在弘州城外展开了,连营寨都不扎,不是狄咏不谨慎,而是这时间差过于宝贵。

  简易的将台都不要。

  狄咏只是抬手一指:“列队,攻城!进城吃饭!”

  更别说什么攻城器械了,最高科技的器械,就是简易长梯,火炮都还没到。

  四面墙,爬满了人,长梯不够,飞爪来凑。

  城内守军,其实都是愣的,耶律乙辛战败的消息也才刚来不久,城内的大小官员们都还没有纠结完到底是死守待援还是弃城而逃。

  宋人的大军就到了,人山人海,不见尽头。

  不是宋人攻城多么猛烈,也不是守城之人多么胆怯。

  有一种感觉,叫无力回天,就看着这场面,再多的悍勇,也会被这种情绪包裹。

  更何况,城内也没有几个军汉。

  几乎是兵不血刃,狄咏就打马从城门而入,许多辽人官员,都呆愣愣在府衙里坐着……

  这座城池里,粮草无数,甚至还有燕京来的许多负责粮草的官员。

  都成了阶下囚,倒也没人虐待他们,兴许,将来,这些人还会给狄咏办差,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为何中国古代内战的时候,大多数中低层官员阶级,乃至某一些高层官员,并不会受到过大的波及?

  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古代中国,这种人都属于稀缺人才。

  本身,读书人阶级,就是少数人阶级,读书人中的精英,那更是少数中的少数,有能力当好官的人,可不是一般人,这涉及到方方面面的专业知识与专业经验。

  这也是为何大宋开国皇帝要与天下士大夫作妥协?

  因为没有读书人的支持,你玩不转这个国家治理体系。千万不要以为只有大宋朝才与士族阶级妥协,汉末三国的历史里,这一点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从曹老板到孙权,再到刘备,其他人更不用说,无不被士族阶级左右。

  这也是读书人在古代的地位越来越高的内在原因。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国家要收税,士兵干不了,文盲干不了,收税需要登记,需要计算,需要记录,就只有读书人能干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