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宋:水浒也称王万人丛中一回首

第1018章 秦桧的分倭之策(第2页)

 再加上严格规定诸部游牧区域,不断以分家的名义拆分部落,漠南靠近大定府等府县的草原上,就出现了许多数百人的小部落,千人规模都算是大部落了。 

 秦桧觉得,朝廷完全可以在日本西海道九州岛推行同样的对策嘛!那里不是出现了一堆自称是汉献帝后人的刘氏倭人贵族么,便也可以照猫画虎不是? 

 于是功利心极重的秦桧,便给王伦上奏了一封厚厚的书信。 

 他认为九州岛南部的萨摩诸国,这里生活的倭人自称隼人一族,在隋朝时期被自称和人一族的日本贵族征服,那么朝廷就应该扶持隼人,允许他们成为一个独立的民族,这样就更加有利于朝廷的分化统治。 

 义勇水师在萨摩等几个令制国的征服很艰难,这里山林多,当地的隼人民风彪悍,坚持不肯当中原的奴隶,一首在山林之间进行着各种骚扰和抵抗。 

 所以朝廷若能扶持隼人,那么日向国也可以分化出所谓的“日向人”,这样倭人就难以似汉人一样,形成一个文化和血缘并重的民族了。 

 实际上王伦在收复朝鲜行省后,在朝鲜推行的也是这一套政策,愿意成为中原人的,朝廷鼓励并支持,同时给予相当的政策优惠和倾斜;若自认为是新罗人或者百济人,并且也愿意服从中原领导的,王伦也接纳他们。 

 只是朝鲜行省内部有相当一部分人,自认为是高句丽人,王伦是坚决不同意的。 

 高句丽那可是华夏境内在东北的地方政权,高句丽论人种那也是东胡族群下的靺鞨、扶余人等,高丽明显是三韩人,不能说有个高丽国,就是继承了高句丽啊! 

 因此朝廷在官方的宣传中,一首强调高句丽的东北地域属性,认定了这是一个受汉化的地方政权,从来都是中原的藩属国,绝不认同高丽对高句丽的继承关系。 

 秦桧坐镇朝鲜,对付的主要就是这批妄图将自己三韩人身份向高句丽人上面靠的那一个群体,他觉得朝廷的这种分化政策非常好,有很强的普适性。 

 书信送到京师,王伦仔细看了数遍,沉默了许久。 

 王伦很清楚,秦桧的上奏一旦公布,恐怕就会引起另外一场“华夷之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