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4章——回京城(第3页)

  “柱子哥,这里变化很大……”娄小娥下了飞机看着早变样的机场感叹的说道。

  “那当然,这机场从1955年6月10日正式开工。到了1956年,工程全面展开时,当时,驻场施工单位的人员高峰时达18万人多人。

  那时在这里做早餐的很多,我小时候还在这里卖过包子馒头。有时还能坐上一辆民航局拉材料的“嘎斯”51汽车去机场工地,出城过了酒仙桥,就是成片的农田和地里的庄稼,汽车到机场工地后就把材料卸下……

  机场工地上那时候是机械化施工,一到夜晚,整个工地灯光通明,把半边天都照亮了。有“斯大林80号”推土机,有“热特”25拖拉机,有“大玛斯”自卸车和“太脱拉”,有羊足碾和铲运机。压路机是蒸汽的,和火车头一样冒烟……

  那时候,所有的人都有冲天的干劲。工地上每天都加班,工地上也搞劳动竞赛,敲锣打鼓的很热闹。工地的施工进度十分快。

  当时周总理和中央领导都很重视。时间不长,候机楼、塔台楼、停机坪和跑道就能看出模样了。工地上空就不时传来飞机的隆隆声。飞机飞得很低,连飞机上的人向地面挥手都能看清楚……

  经过三年多的建设,这座现代化民航机场的工程才完成,从58年3月1日起开始使用。从此国内才有了一个功能较为完备的民用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