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章 矛盾论


大殿之上,一块块金砖如同明镜,在王明义浩然正气的照耀下,倒映着百官群像。

    只不过此时绝大多数的官员心有私藏,所以在金砖的倒影之中皆有模糊的阴影,反倒是大张旗鼓说出贪腐之事的周铁衣,他身上那赤红色的光晕非但没有黯淡,依旧澄澈如同赤霞。

    不少人也注意到了这一点,所谓明心见性,虽然他们刚刚想要用下面人的贪腐暗指周铁衣贪污,但其实心里也明白,这不过是攻讦的手段。

    周铁衣当然不会只是包庇下面的人贪腐,既然问题提出来了,那么就要讲透,所谓的圣道,就是要让上智与下愚都能够清楚的道理,佛家,道家,儒家的道理莫不是如此。

    他双手负于身后,开口道,“诸位以为圣道是什么?”

    群臣面面相觑,没想到周铁衣居然要从小吏贪腐上讲圣道,这确实是超出所有人的预料,不过大家也很好奇,连大夏圣上都身体微微前倾,想要听听周铁衣如何在这方面断圣道。

    周铁衣起头道,“虽然我对佛家之言一向不怎么喜欢,但是佛家在思辨之法上确实独树一帜,好歹我也是僧部尚书,今日就从佛开始讲圣道。”

    僧部众多官员不少都是佛家修行者,听闻此言,双手合十,“愿闻其详。”

    “佛经有言,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这也是大家最容易理解的圣道表述。”

    这句《心经》即使只是学过几天书的普通人都知道,周铁衣用这作为圣道的起点论断,所有人无论修不修佛,都微微颔首,表示认同,这不算是什么离经叛道之言。

    周铁衣笑道,“那我以此为论,说圣人皆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诸位以为如何?”

    周铁衣推理得极慢,一点点抽丝剥茧,在场聪明人们没有催促,反而认真思考这些早已经是‘常识’的问题,生怕周铁衣偷天换柱。

    而如果圣道偷天换柱,那么对整个大夏百家思潮的影响就大了去了。

    片刻之后,绝大多数人也微微颔首,这和他们理解的并不差,也符合各家典籍中对圣人的表述。

    “那何为‘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周铁衣语气加快,没有等其他人说他们心中这个概念的理解,而是直接说出了自己的理解。

    “我认为矛盾即‘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因此生灭相对,垢净相对,增减相对,故而圣人常驻于矛盾之中,圣人道统也是众生之道,因此众生常驻于矛盾之中。”

    周铁衣说的话很好理解,但这种涉及学说根本性的问题,其他人都不好回答,而是看向了已经辞去僧部尚书之位的了因和尚。

    了因和尚出身法华寺,佛法自然无碍,他沉吟片刻,说到,“故佛说众生皆处于苦海,因此才要缘起性空。”

    这就是佛家的菩萨道,十二因缘从生到死,循环往复,一切众生都处在这种生死循环的巨大图录之上,从整体来看,确实是同时在生死之中不得超脱,因此要领悟‘空性’,明白世间一切皆是虚幻之理。

    周铁衣打断道,“此言我倒是觉得不妥。”

    了因和尚皱眉道,“如何不妥?”

    周铁衣反问道,“你是圣人吗?”

    了因和尚认真问道,“自然不是。”

    周铁衣继续道,“佛家学说就是太看重空,认为这是一切问题矛盾最终的答案,而否定了实,所以我不喜,虽说众生皆处于矛盾之中,但我不认为众生皆处于苦海之中,若耕者有其田,劳者有其得,幼者有其养,老者有其依,此乃百姓幸事,儒家口中治世,如何能说苦海,既然佛家学说承认了矛盾,那么就不应该将佛,空置于众生之上,作为所有问题的最终解答,而应在众生之中,承认佛和空也是循环往复的一理,所以彼岸即是苦海,苦海即是彼岸,一味求空求佛,那和去庙里烧香的人有和区别,也不用妄论圣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