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好遇见神班门弄茶

第442章 冯氏新政(上)(第2页)

 他暗地里主动与陆丽、源贺、长孙渴侯等人联络,很快和他们达成一致、走到了一起。

 独孤尼掌握着禁卫军。要诛灭宗爱党羽,他的作用很关键。

 陆丽等人也是因为这点才不计前嫌与他合作。

 独孤尼后来也与陆定国、源贺一起,成为冯太后的支持者。

 诛灭乙弗浑后,独孤尼升为司徒。成为三公之一。

 4.高允。

 北魏历史中,高允仅次于崔浩,是汉人儒家代表人物。

 高允出生于公元390年。比崔浩小9岁,比明元帝拓跋嗣还大两岁。

 高允父亲高韬曾担任丞相参军,与崔浩之父、吏部尚书崔宏有旧。

 高韬很早去世。崔宏收留了高允,让他与儿子崔浩一起学习。

 所以,崔浩被杀前,高允一直追随其左右。

 太武帝拓跋焘决定诛灭崔浩九族时,高允也在被诛之列。

 高允是太子拓跋晃老师,二人关系亲近。

 拓跋晃为了救他,亲自带着他去找皇帝父亲说情,申辩“国史”中谩侮拓跋先祖的记叙,全是崔浩所写,与高允无关。

 拓跋焘见太子态度决然,便想让高允找个台阶、为他自己开脱,放他一马。

 哪知高允神色平静,摇头道:“禀奏陛下,微臣不能为了活命而撒谎。崔司徒挂名国史,其实大部分是微臣几人所着。微臣不敢欺瞒皇上。”

 拓跋焘和拓跋晃听了,哭笑不得。

 拓跋焘借“国史案”诛杀崔浩,本来就还有其它原因。

 杀不杀高允,对皇帝计划没有影响。

 他见高允为人耿直、品行高洁,便没杀他。

 拓跋濬继位后,高允担任中书令。

 中书令就是三省之“中书省”的长官,负责起草诏书、政令。属于距离皇帝最近的大臣。

 有一次,皇帝拓跋濬到高允家里去走访,发现他家中非常简陋,比普通官宦家庭也远远不如。

 拓跋濬深感震惊。

 冯太后在宫中几十年,对这位汉人老臣自然不陌生,对其品行、学识非常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