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干脆一起来吧(第3页)
其次是医药公司,
政府的药品梯次降价方案和仿制药替代策略,让医药公司利润暴跌。只有最顶尖的医药公司,以及最肮脏的医药公司可以生存。
这造成两大严重后果,
一方面,医药公司无钱进行生物药方面的创新研发,或者有钱也不敢进行研发。
毕竟每两年的强制降价政策,只会让研发新药变成利润微薄,甚至一不小心亏本的生意。
美国fda就有统计,这一时间段,日本新药申请只有6款,美国则有一二百款。
差距之大,让人不敢相信。
新药研发减少,国内国际市场份额自然萎缩。销售额的减少,又进一步缩减医药企业的研发投入,形成死亡螺旋。
另一方面,就是市场上充斥的劣质仿制药让民众对国产药的信任降到冰点。
大家不再买这些破烂,中小药企也难以生存,大量破产倒闭。
最后则是政府,
医药公司无力研发新药,导致销售额变少利润变低。
如此一来,来自医药行业的税收也跟着降低。
尤其是进入到90年代后半段,医药企业大量破产。
政府不仅在医疗领域的税收下降,还要负担起救助失业员工的责任。
最后厚生省确实节省了千亿美元规模的资金,但也将医疗行业干了个半残。
这笔节省下来的钱,远不如医疗行业正常发展重要。
因为如果日本医疗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千亿美元很轻松就能靠新药研发赚回来。
要知道世界医药产业规模,在2010年就有接近9000亿美元。日本医药公司只要能吃下20%,就有近2000亿美元市场份额。
可以说,从后世角度来看。
日本政府算是丢了西瓜捡了芝麻,赔了夫人又折兵。
让人火大的是,当时日本政府并不是没有钱。
单单是每年在乡村振兴计划投入的钱,就有几百亿,有时候甚至上千亿美元规模。
这些钱只要拿出一小部分,就能促进医疗行业良性发展。
结果为了节省一点点开支,差点在九十年代摧毁自家医药产业。
更可恨的是,乡村振新计划搞出了无数,一个便利店修一条公路的脑残事情,导致基建资金大多被浪费。
可以说,这一政策只对地方有极小的刺激。反而是富裕了建筑行业,以及地方公务员群体。
是的,因为日本的乡村大基建政策,日本建筑行业很快就恢复元气,甚至更上一层楼。
单单是人员方面,就增加了三分之一左右。
星海建筑虽然是新丁,但凭借星海集团的力量也分到一杯羹。
只不过星海建筑体量较小,再加上去年固定资产投入过多,这才没赚到钱。
不过厚生省脑残,自然就是星海集团这样有钱公司的机会。
如果没有厚生省的骚操作,星海集团如何进入医疗行业。
因为日本医疗体系的逐渐崩塌溃败,药店也迎来爆发增长。
毕竟只有在这里,日本民众才能高价买到放心药。
这么好的赚钱机会,自然要早早进入。
听完自家会长的指令,小林博明快速记下之余,忍不住再次问。
“那医药公司呢”
医疗产业的核心始终是医药公司,没有医药公司的医疗集团只会是边角料。
“这个我也想,但大多数一流医药企业都能坚持,再等等吧。”
医药行业和别的行业不一样,大多数小公司只能玩仿制药。
这东西技术含量太低,根本没有收购的必要。
唯有一流医药公司,才是青年瞄准的目标。
至于搞生物医药创新实验的小公司,日本眼下根本不会有,没那个环境。
不过别的公司不搞,正是星海集团的机会。
想到这里,竹下雅人很干脆的转变态度说:“这样,我们先收购一家中型医药公司,然后迅速组建自己的生物医药研发实验室。”
“等一流医药公司坚持不住的时候,正好可以无缝衔接。”
听到青年这样说,小林博明顿时变得兴奋。
他激动的回应,“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