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7没钱,我可以打欠条(第2页)

  上面写着:津港农机厂厂部公章!几个大字。

  薛成刚看到后,让陈招娣出去办事。

  薛成刚便和高国安聊起别的话题。

  不过高国安有些心不在焉,手也在不住的颤抖。

  他心里有些后悔,虽然说现在的农机厂已经风雨飘摇,不过挺上三五年是没有问题的。

  不过三五年以后,还没有改善,就逃脱不了倒闭的风险。

  那时候虽然农机厂倒闭,不过和自己没有一点关系,自己要么提前退休,要么被转到别的厂子做主任。

  而现在自己竟然决定,要打一张欠条,为农机厂找一条出路。

  如果成功农机厂会有翻天覆地额的变化,很大可能重归巅峰。

  可如果失败,农机厂就会直接倒闭,到时候自己就是农机厂罪人,结果也不会好到哪里。

  想到这些,高国安枚枚心里后悔的情绪越来越多。

  薛成刚看着走神的高国安,也是在等他的反应。

  如果高国安真的有一颗破釜沉舟的决心,自己会提出投资农机厂的条件,跟高国安合作。

  可如果高国安在这段时间里头,找理由离开,自己就会找别的厂子合作。

  至于薛成刚没打算自己开一家农机厂有三个原因。

  第一农机太贵,个人能够买的起的太少,一般都是地方与老农机厂做出合同,进行合作。

  第二就是农机厂的信誉问题,都是人误地一天,地误人一年,本来买农机就是方便种植收割,如果农机在运行的时候出现问题,会让农民对农机产生不信任。

  所以一般买农机都会选择信誉不错的老厂,这些农机厂,一般都是五六十年代发展至今,信誉在农民心中根本不用多说。

  如果自己贸然弄一个农机厂,从推广开始,至少需要十年时间,才能有些名声,到时候就错过农机发展最好的时间。

  到时候就算发明出新型便民农机,也会被其他老农机厂抄袭制作出来,自己的竞争力也不会太多。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农机人才,都是定向分配的,现在招聘,找来的也是没什么经验,需要培养的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