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火铃金刀风雷剑(第2页)

  几人这样说着,回到聚义厅内,众人坐定,赵斌方才问道:“子敬兄,你方才说两柄兵器,一卷兵书,不知另外一柄是何等宝贝啊?”

  陆登笑道:“我这就取来,给贤弟观看。”说着起身离席。

  这时一旁王善接话道:“少爷有所不知,这火铃金刀在地陷之中,只有我拿的起,舞的动。而另外一柄,只有陆大人拿的起,至于兵书更是只有陆大人看的懂,因此那两样都归了陆大人。”

  赵斌挠挠头说道:“我记得当日在潞安州时,子敬兄用的是一柄亮银枪,莫非这另一柄兵器是银枪?”

  这时陆登也回到聚义厅,听赵斌如此说,不由得笑道:“这回于渊贤弟却猜错了,并非是银枪,而是一柄宝剑,贤弟快来看看。”说着将手中宝剑递给赵斌。

  赵斌接剑在手,只见这剑形制颇古,竟然是八面汉剑制式,将剑抽出一寸,一道寒光直刺双目,赵斌不由得微闭双眼,侧头躲过:“好锋利的剑,不比大哥的湛卢差啊,可是剑身怎么没有铭文啊?子敬兄,刀有奇妙,不知道这剑有没有啊?”

  原本赵斌只是随口一问,这宝贝怎么可能随处都是,谁知陆登点点头:“此剑锋利异常,切金断玉丝毫无碍,另外要是弹剑而鸣,有风雷激荡之声,声传一里,闻此剑鸣声,士卒平添三分勇猛,多三分战力。”

  赵斌心说:“好家伙,这古代就有兴奋剂了吗?”继而想起还有一卷兵书,忙问道:“那子敬兄,兵书又是什么?”

  陆登闻言更是兴奋:“贤弟武艺高强,不知可通诗书啊?”

  赵斌点点头:“蒙童之时,家父请了老师,弟通读四书,遍观五经。只是后来用的少,因此用来却是生涩。”

  “那不知贤弟可读过史记周本纪?”

  赵斌闻言一愣,在心中缓缓背诵,忽地神色一怔,背出声来:“武王率戎车三百,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以东伐纣。兄长你专门问周本纪,这兵书莫不是记载的虎贲军?”

  陆登听赵斌背出史记,不由得大笑道:“贤弟博学啊,背的一字不差,那兵书上记载正是周武王麾下虎贲军训练方式。为兄在这太行山选兵五千,算是虎贲军的初选,经过训练之后,应该能得车兵一百,虎贲两千。”

  赵斌闻言一惊,心中盘算一番:“这太行十万大军,虽说不是精兵,可选出的这五千人也绝对是精锐了,竟然还只能留下一半。”赵斌算了算人数问道:“我记得兄长你还选出两万劲卒?这两万人手什么实力啊?这车兵又怎么回事,我记得那日论兵你可对我说过,随着骑兵盛行,战车身大迟缓,不适合现在战场了啊。”

  陆登喝了口酒缓缓说道:“这两万劲卒可以训练成书中记载的甲士,而虎贲大军淘汰下来的人,正好可以做为他们的小队长。至于车兵虽然在机动性上比不过骑兵,可是两军对阵之下,这兵书上记载的重甲战车应该正克骑兵,奈何这车兵要求太高,勉强练出一百人,按兵书所载战车,恐怕只够二十辆。还好之前劫了两路金兵,得了许多国库存银,不然恐怕我也不敢练此精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