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落后的代价(第2页)

  因此躲过后的第一时间,就是立刻反向拉开距离。

  因为导弹为了保证速度、威力、追踪性能等等,是没有额外的机动设计空间的。

  只有最初的追踪锁定,会通过尾部特定的装置,进行一次最高机动的转向追踪,之后将不再具备高机动性,只能通过锁定魔法微调,进行大转弯后才能调转方向。

  往往这个过程,不是被目标战机甩掉,就是会大幅度损耗燃料。

  “A0117、A0119,状况如何,快回答!”

  中队长的战机即刻呼叫,因为就他们两架没有回应,显然是被命中了。

  “魔法防护被破,发动机受损,正在尝试迫降!”

  “魔法防护被破,机翼受损,机体正在下坠,正在尝试手动跳伞!”

  两架战机已经确定失去作战能力,其中一位显然自动跳伞功能出现故障,只能尝试手动操控。

  可机翼受损的坠落,很可能伴随着旋转,手动是极为困难的。

  能否活下来,基本看运气了。

  “该死的柯联!”中队长忍不住怒骂!

  “嘀嘀嘀——!”

  警报也在这时候再次响起!

  “第二波导弹来袭!”

  “捕捉到敌机位置,(19、-3、1)坐标区域,四架敌机。”

  ……

  伴随着第二波导弹来袭,厄沙帝国空军终于锁定了敌机位置。

  厄沙帝国空军采用的战斗坐标,是按照自己为中心的三维空间坐标,单位为公里。

  (19、-3、1)中的“19”,为正前方距离19公里;“-3”则代表左侧3公里,如果是“3”的话,就是右侧3公里。

  最后的“1”,则是代表高度在他们1公里内,如果超过则会用“2”表示,如果低于他们的高度,同样用“-”表示。

  而之所以用公里为单位,不再精确一些。

  那是因为远距离情况下,锁定立体的一公里范围区域后,其他战机的魔达就可以去定向锁定了。所以怎么表述快怎么来,详细的精确到小数点,反而会延误汇报速度。

  那如果“六向”距离都在一公里内呢?

  超音速甚至二倍音速战斗机交战,一公里内才发现,那战斗机或飞行员,多多少少都有些问题。

  ……

  “侦测消失了,他们离开了!”

  “混蛋,居然打了就跑!?”

  “快机动躲避,诱导弹已经没用了,也不要希望我们微型魔动核心的防护能够挡得住这种导弹。”

  厄沙帝国战机中队也是迅速躲避,最终只有一架战机不幸中弹。

  不过战机没有因此坠毁,因为那枚追踪导弹在和战机擦身而过的时候,被里面设定好的魔法判定为“近距离”,所以直接空爆了。避免躲避之后拉开距离,无法二次调整方向有效追踪命中。

  这样虽然能炸到,但是爆炸威力和弹片最多也就破坏魔力防护,使得战机短暂的在空中失衡。

  有可能击落,也有可能无事发生。

  这次这架被集中的战机,就是幸运的无事发生。

  “嘁!返航!”

  中队长气愤的下达命令。

  明显这次行动已经被发现,并且柯联战机搭载的导弹是新型的,常规诱导弹已经无法起到作用的情况下,继续交战无疑是危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