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烟火阳光下写字

一千八百一十章姓朱



 姓朱?


 朱虽然是国姓,但是也不是说姓朱的就一定是皇亲国戚。


 鲁万生也是微微愣了一下,便没有继续追问他是不是皇亲国戚。


 至于朱瞻基没有说出姓名,鲁万生也不在意,说不说全凭自愿,他也不会强求。


 “刚才见朱兄在一旁听得津津有味,显然也是对路引之策有着见解的,不知道我等能否恭听朱兄高见?”


 “我哪里有什么高见?”朱瞻基笑着摇头,想要就此揭过去。


 鲁万生心里陡然一沉,脸上还是保持着淡淡的笑容,道:“我们这就是闲聊而已,朱兄随便说说就行。”


 朱瞻基敏锐察觉到了鲁万生的不悦,其他两人也虽然还是脸带笑意,但是明显地对他生出了冰冷拒绝的意思。


 很显然,若是他继续闭口不谈的话,显然这些人是不会再任由他留在这里旁听了。即便是要再谈论什么,也会另寻他处,避开他。


 这可和朱瞻基准备与书院学子打成一片的初衷背道而驰。


 于是,朱瞻基看了鲁万生一眼,露出发自内心的笑容,微微拱手道:“在下的不过是一些浅见,说出来恐怕会贻笑大方啊。”


 朱瞻基一开口,气氛顿时就缓和下来。


 鲁万生拱手回礼,笑着道:“朱兄不要妄自菲薄,咱们也只是在这里各抒己见而已,朱兄若是有见解,当然可以直抒胸臆说出来,谁都不会介意的。”


 “是啊,朱兄是什么想法,直接说出来便是。”刘


 子雍连忙出言鼓励。


 刚才的情况很明显,唐茂林和鲁万生都是认为朝廷应该放开路引的,他的想法本来就处于劣势。若是能够把这位朱兄拉过来站到他这边,那岂不是就和他们两人扳平了?


 唐茂林笑了笑没有说话,不过看向朱瞻基的眼神带着渴望,显然是想要听他对此事的看法。


 朱瞻基扫了众人一眼,语气有些古怪地问道:“你们在这里谈论国策,难道就不担心......”


 鲁万生闻言顿时哈哈笑了起来,一副恍然大悟地说道:“原来朱兄是在担心这个?看来朱兄应该不是书院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