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还得先看看高阙(第3页)
——人休屠部被打,说不定还有援军呢!
可换做你混邪部,那来的援军,只怕就是我汉家的援军,甚至是新的狗腿子了……
“就算没有混邪部此番,暴起而屠灭休屠部,最晚明岁开了春,我汉家也是要图谋休屠泽的。”
“眼下多此一举,却也无伤大雅。”
“真正要紧的,还是高阙……”
如是呢喃着,刘荣便站在了那张悬于殿内的巨大堪舆前,目光从河套以西的休屠泽,再次移到了河套以北,仅与河套隔大河而南北向往的高阙。
——过去这几个月,刘荣但凡是看这张堪舆,便有至少一半的时间,目光是落在高阙之上。
没办法;
高阙的战略位置,实在是太让人难受了。
百十年前,秦长城军团同时掌握河套,以及河套北侧、大河对岸的高阙时,高阙对秦人而言,自然是从河套地区北出,踏足大河北岸的桥头堡。
过去这几十年,匈奴人同时掌握河套、高阙,高阙则成了匈奴人在河套与幕南之间的保险锁。
就算河套丢了,幕南也无忧。
可眼下,河套、高阙,却分别为汉室和匈奴双方所有。
这下,高阙就成了匈奴人掌控下的幕南地区,自北抑制河套地区,并辐射河西地区的前线要塞。
若汉军北出河套,那渡河之后,抬头就是城高墙厚,坚固无比的高阙!
打下高阙,自然就能野望高阙北侧的幕南草原。
但打下高阙有多难,真的很难用语言来形容。
——踏足河对岸便是要塞,而且渡河过程中,对岸要塞也不会袖手旁观,轻则箭羽侵扰,重则半渡而击!
类似格局的军事要塞,汉家也有一个。
函谷关。
函谷关有多难打,高阙便也容易不到哪里去。
最要命的是:高阙的存在,不单能让匈奴人确保幕南无虞、汉军无法从河套向北威胁幕南;
与此同时,对于自河套西出的汉军,高阙也同样能采取必要的掣肘措施。
因为高阙在河对岸、在河套以‘外’;
河西,也同样如此。
河套地区的汉军将士,无论是北上踏足幕南,还是西进踏足河西,都需要先渡河。
但高阙的匈奴人想染指河西,却只需要沿着大河沿岸绕一段路。
听上去没什么区别——不过是渡河与否的问题;
但在军事层面,尤其是冷兵器时代的战争,渡河,本身就是一场豪赌。
赌赢了,不过是渡河成功,安全抵达河对面。
可一旦赌输了,被敌方半渡而击,那全军溃散都是轻的。
所以,高阙的存在,不单抵挡了汉军向北、对幕南地区的军事威胁,也同样遏制了汉家向西,向河西地区扩张势力的图谋。
只要高阙还在,那汉家就不可能放着高阙不管,去专心致志的图谋河西。
但凡是要在河西地区进行军事行动,汉家都必须派出第二路军队!
佯攻也好、牵制也罢——总归是要把驻守高阙的匈奴人拖住,使其无暇他顾,尤其是无暇兼顾河西。
明白了这些,就不难发现此刻,刘荣看向高阙的平静目光中,究竟暗含着怎样的惊涛骇浪了。
——高阙!
——摆在汉家西、北两个方向上,唯一一块难啃的骨头!
啃下这块骨头,进则幕南无王庭,退,亦河西走廊通!
然若不先啃下高阙,则匈奴人幕南无忧,河西也能随时插上一脚。
即便先后于朝那、河套之战战败,匈奴单于庭在草原的号召力、威慑力,也依旧是朽木未倒。
都不用匈奴人真的大军压境,进抵河西——仅仅只需要一块单于信物,三二单于使者,河西地区的绝大多数部族,也依旧不改违抗单于庭的命令。
所以,此时的河西,程不识在考虑休屠泽;
但在长安,刘荣却在想:要想把河西完全吃下,那首当其冲的,便是高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