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 稳有稳的好处(第3页)
眼下的状况,便是汉室边关将领所面临的局面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种。
请示长安,来不及;
不请示,又拿不定主意。
于是只能遵循本能,从许多看似都很糟糕的选择中,选一个相对没那么糟糕的。
可很多时候,这些选择都会糟糕到让人分不清哪个更糟糕;
让人不知道选哪个,才能得到相对较好的结果……
尤其眼下,程不识并不在朔方郡治:博望城。
河套地区的战备武装,有近四成都被程不识给带了出来,于大河以西驻扎。
这,是在确保河套地区短期内不出问题的前提下,所能调用兵马的数量极限。
如此大规模,堪称‘倾巢而出’的军事调动,显然也是把程不识给架在了火上烤……
“休屠泽”
“休屠泽……”
“混邪部……”
“混邪……”
一时间,程不识竟无比怀念起在长安,能随时见到平曲侯公孙昆邪的日子。
眼下这状况,就算公孙昆邪无法起到决定性作用,也至少能以‘故义渠王子’的身份,和同宗同源的混邪部取得联络。
且不论最终结果如何,至少也能从联络过程中,混邪部所表露出来的姿态,来判断他们的真实想法。
再不济——就算程不识决定吃下这个哑巴亏,也总还能通过谈判,来为汉家争取一定的利益,以尽可能降低损失。
可眼下,要想联络上占据休屠泽的混邪部,唯一的方式就是把军队开过去。
而汉室军队出现在休屠泽,又意味着混邪部‘计谋达成’,汉室也随之只能吃下这个哑巴亏……
“陛下曾言:匈奴之土,非战地、焦土也,乃我诸夏往后万千年畜牧的所也。”
“故而,即便是要灭匈奴人的国,毁其俗、绝其族,也不可能杀进草原游牧部族。”
“——即是杀不尽,也不能杀尽,就要怀柔。”
“至少,不能让草原各部,都站在我汉家的对立面。”
“要给他们留下一个‘实在不行就归附汉家’的退路。”
念及此,程不识心下,也大致有了盘算。
这个哑巴亏,汉家似乎只能咬牙吃下了。
——将军队开过去,被混邪部撑腰!
帮助混邪部,在休屠泽扎稳脚跟,以此来告诉草原各部:只要你投降,那咱们就是好朋友!
至于以后的事——尤其是开春之后的事
“若大军走这一趟休屠泽,那明年开春,便是混邪部背信弃义,辜负我汉家拳拳相护之心。”
“虽然游牧之民向来如此,但至少我汉家‘无错’。”
“反之,若不走这一遭,就成了我汉家靠不住,不值得投效。”
“二者孰优孰劣、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至于休屠泽——无论作何选择,只怕终归是没那么容易就能拿下的了……”
“不过也算正常。”
“若是能如此轻松,不费吹灰之力便拿下,那,也就不是河西要地:休屠泽了。”
如是安慰着自己,程不识也终于做出了决断。
——反正无论怎么选,休屠泽都不大可能拿的下来;
那与其纠结,还不如塑造一个汉家大大方方,对投效的草原各部来者不拒,且能实打实提供支持的正面形象。
至于休屠泽,程不识本来也不觉得靠这种方式拿下,是多好的事。
还是那句话;
草原上,只有一个王法,那就是拳头。
只要靠拳头打下来的东西,别人才会承认你有合法拥有资格。
所以在程不识看来,休屠泽,与其靠混邪部所谓的‘白送’,来不如靠将来,汉军将士一刀一枪,扎扎实实给打下来。
若不然,休屠泽虽是白得了,但之后长年累月的、由周边部族发起的侵扰,并不比直接武力打下休屠泽轻松多少。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具体到休屠泽,或许就应该说是:打出一拳山崩地裂,免得日后翻江倒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