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章 不一样,很不一样
第459章不一样,很不一样
“若高阙之战爆发,我汉家所需投入的兵力,所需要筹措的粮草——陛下可曾估算过”
漫长的沉默之后,韩颓当终于开口发言。
但碍于自己降将的身份,以及对刘荣的尊重,韩颓当决定不直接提反对意见,而是通过这种委婉的方式,让刘荣知难而退。
不料这一问,却换来了刘荣自信无比的精确答复。
“朕,还真算过。”
略显臭屁的说着,刘恭当即走上前,昂首看向堪舆。
而后抬手指向高阙,大致虚画了一个圈。
“高阙,本为匈奴四大氏族之一:呼延氏驻守。”
“去岁河套-马邑之战过后,匈奴单于庭深知高阙之危,遂将四大氏族中的另外一家:兰氏,也举部调到高阙一线。”
“除了驻守高阙的这两个部族,共计大约四万兵马外,还有周边部族。”
…
“高阙方圆五百里,有部众万人以上、战员五百以上的大小部族,共一十九各,至少可出兵三万。”
“方圆千里,则有战员千人以上的部族,共五十五个,可出兵六万。”
“算下来,我汉家倘若强攻高阙,且不能速攻而下,那战起至多七日之后,我汉家要面对的高阙,便会有超十万匈奴骑卒驻守。”
说到具体的数字,刘荣面上笑意也被逐渐敛去,取而代之的,是一抹油然而生的严峻和凝重。
“十万兵马,就算是不擅长攻、守关塞的胡骑,也绝不容小觑。”
“再加上又高阙为依凭,没有三倍之军,强攻而下便无从谈起。”
“换而言之,强攻高阙,我汉家至少需要调动三十万人以上的战卒,以及至少两倍数量的民夫、辅兵。”
“——这,就已是近百万人了。”
“每月军粮,算上沿途损耗,几近三百万石!”
…
“且高阙一战,无论我汉家能否攻夺高阙,将士伤亡,都不会低于二成。”
“即:战卒伤亡至少六万,民夫伤亡十数万。”
“这还只是保守估计。”
“最糟糕的情况,是三十万战卒伤亡近半,逾十万,辅兵、民夫伤亡过半,数以十万计。”
“如此,我汉家光是战后抚恤,就要用去数十、上百万万钱。”
言罢,刘荣便转头看向郦寄和栾布,想要看看他们的反应。
——这个账,刘荣是按理论值算的。
实际上会怎么样,还是这些经验丰富的将军们,能得出更准确的范围。
果不其然。
刘荣话音刚落,郦寄便不假思索的,精简了刘荣所给出的数据。
“强攻高阙,有个二十万兵马,当足矣。”
“余下十万兵马,或可成列于河套西沿线,以免河西生变。”
“至于军粮——三十万大军,至少倍之的民夫、辅兵,光是吃,每个月便是近二百万石;”
“又河套山高路远,每一石粮食被运去高阙,或许便要额外付出一石余,来作为运输所费。”
“如此,便是四百万石每月了……”
…
说着,郦寄不由得深吸一口气,勉强说服自己,将兵力投入、军粮耗费这两项暂且抛在脑后。
可即便去掉这两个大项,余下的部分,也已就让殿内四人胆战心惊。
尤其是刘荣方才,所提到的:攻打高阙所造成的伤亡,有可能会让汉家在战后,承担起高达上百万万钱的抚恤、补偿负担。
上百万万钱!
什么概念
——太宗孝文皇帝曾算过:如果汉家和匈奴人,先后决战三次,且每次都主力尽出,汉家所消耗的钱、粮、用度以及其他投入,总价值大约在四百万万钱。
也就是说,少府攒够四百万万钱,汉家就可以不去麻烦底层民众、以不加税为前提条件,自费把匈奴人给打掉。
四百万万钱,前后三个阶段的总决战,每个阶段大约一百四十万万钱。
换而言之:若强攻高阙,无论成败——一旦伤亡过于巨大,那汉家的战争投入,就很可能超过原计划中,汉家打算用来和匈奴人决战的,最终决战某一阶段的几乎全部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