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世态炎凉啊(第2页)

莫说是太子家令——就连一个四百石的市令,他窦婴都是德不配位!

五年后的今天,窦婴:哦,郅都啊

想当年,苍鹰之名,那也是长安响当当的一号人物。

只是毕竟是先帝之臣嘛

这一朝天子一朝臣的,还能做个二千石的郡太守,已然是当今念在先帝的份上啦

只能说,风水流轮转。

曾经跺一跺脚,就能让长安震三震的苍鹰郅都,如今却不得不在曾经瞧不起、看不上的外戚纨绔子面前,收敛起全部锋芒;

而后宛如一只和平鸽般,毕恭毕敬的躬身行礼,口称:雁门守郅都,拜见丞相……

而且这个反差,不止是过去的郅都和窦婴二人,和现在的二人之间的关系、尊卑;

还有丞相的位置,从原先对郅都礼待有加的桃侯刘舍,换成了必然对郅都不冷不淡的窦婴的缘故。

再者,如果只是丞相换了个人,那郅都或许还不至于这么难受。

仅仅只是换了个没那么亲近自己、尊敬自己的丞相,郅都也不至于发出‘长安已不再是长安’的感叹。

真正让郅都感到陌生、感觉长安已经大变样的,是包括窦婴担任丞相在内的,朝中公卿全面大洗牌。

——御史大夫建陵侯卫绾

郅都当然认识这个人。

甚至可以说很熟。

太宗孝文皇帝之时,郅都因勇敢正直而任中郎,彼时,郅都的顶头上司:中郎将,便是卫绾。

但说是顶头上司,郅都对卫绾这个中郎将,却历来都有些瞧不上。

一来,是不同于其他或勇敢、或智慧,或作战悍不畏死、或打仗智勇双全的中郎——卫绾这个中郎将,是靠‘弄车之技’上位的。

说白了,就是驾车技术。

对于驾车技术高超的人,郅都本也没什么歧视。
 

毕竟汉家开国时,便有一位弄车之技极为高超的元勋功侯,单凭借出神入化的驾车技术,便在青史之上留下过浓墨重彩的一笔。

时至今日,未央宫北宫墙外,蒿街北侧的一块居民区,都还以那位传奇车神的名讳命名:夏侯婴第。

但郅都无法理解一个善弄车之技的人,居然成了天下兵王们的统领:中郎将。

而且这个人担任中郎将的原因,也正是因为‘弄车之技’四个字。

有这么一层有色眼镜,彼时的郅都对卫绾这个顶头上司,便也算不上有多恭敬。

尤其是卫绾这个人,还在担任中郎将后,开始读书了。

一开始,制度还没在意。

毕竟作为汉室从天下各地的军队中,优中选优选拔出来的兵王、储备军官,中郎群体本身就是要读书认字,好为将来进修兵法、军略做准备的。

至不济,也起码得看懂上级发来的战斗指令不是

结果可倒好。

卫绾这不学那不学,偏偏学起了儒家的‘仁恕之道’,甚至还开始身体力行的实践起来。

如何实践的呢

当麾下的中郎们犯错,乃至犯罪时,身为中郎将的卫绾每每包庇、掩盖,功劳都让给别人,黑锅都自己主动背起来。

美其名曰:亲亲相隐,君子之风。

这就让郅都非常无语了。

好端端一个武将,你治什么儒啊

哪怕不学兵家的兵法谋略,也至少得挑个有骨气点的学说吧

——卫绾可倒好,选了诸子百家中,数一数二的软骨头:儒家;

又好似没过瘾般,挑了儒家内部数一数二的软骨头分支:谷梁春秋。

积年累月之下,郅都看卫绾那是越看越不顺眼;

以至于最后,郅都也到了该看书学习,进行知识储备的时候,早已经对儒家无差别蔑视。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郅都最终认定法家才是最好的学派,就是因为在法家提倡的价值体系中,儒家就是人世间的五大类蛀虫、败类之一!

郅都觉得法家说得对!

于是,就开始喜欢,并深入研究法家学问了。

也可以说,郅都走上法家这么一条‘歪路’,建陵侯卫绾难辞其咎。

和郅都无法与窦婴和平共处一样:郅都和卫绾,也同样算不上亲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