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 不是蠢,就是坏(第3页)

可既然如此,刘荣为什么还要答应呢

一座城池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去建这么一座可有可无的‘军事重镇’,浪费的钱粮物资可不是一点半点!!

为此,朝中公卿百官之间,甚至还爆发了一场小规模的摩擦和争论。

最终,刘荣仍旧决意乾坤独断,建造这么一座保卫河套西部的城池。

至于原因

当然不是刘荣改变了主意,觉得在河套西部建一座城很有必要。

而是为了战略欺骗。

这很好理解。

假如你是匈奴人,你对现在的汉人是什么看法、有什么担忧

——答案自然是:汉家的军队无比麻烦且棘手,任其发展壮大下去,早晚有一天,匈奴单于庭要被踩在地上摩擦。

所以,为了遏制汉人的战略扩张速度,匈奴一方除了要务必守住高阙之外,还要对河西地区施加一定的影响力;

以免汉家过早占据河西,从而没有了后顾之忧,转过头全力攻高阙,乃至于在幕南地区肆意驰骋。

倘若这种时候——单于庭上下都人心惶惶,幕南各部都觉得汉人要打来了、大家要死定了的时候,有人告诉你:汉人在河套西部地区建了一座城,以防备河西诸部

那你只会说:汉人不行了

去年还能勇夺河套呢,今年连河西诸部都惹不起了——明明没有高阙这样的必要条件,却还是在河套西部起了城池。

匈奴单于庭极为稀缺的有识之士,或许会看出来这座城,大概率是汉家放出来的烟雾弹。

老话说得好:人越是缺什么,就越是爱显摆什么。

反之也是一样的道理——要想秘密做一件事,那明面上,你和这件事最好不要沾上任何瓜葛。

好比年入百万的水果摊主,永远都会开着一辆金杯,而不是奔驰宝马。

究其原因,便是为了不刺激到顾客,同时也是保护、隐藏自己的个人经济情况。

同样的道理;

汉家要打高阙,就需要有这么一个烟雾弹,来供汉家用实际行动告诉匈奴人:我不认识高阙,我对高阙不感兴趣。

甚至于:我啥都想要,但打下河套实在是太费劲了,我没力气再去搞别的了。

别说高阙了——我连河西都怕,所以才建了这么一座城,好守住艰难得来的河套。

匈奴人可能会上当,也可能不会;

但刘荣敢断定:匈奴人,将会再次为自己的骄傲、自大和愚蠢,而付出愈发惨重的代价。

上一次是河套;

这一次,不是河西,便是幕南……

城开始建了,自然就需要长安朝堂从少府匠人当中,挑出精干的送过去。

这一下,粮草、辎重秘密输送到河套北部前线,就不再是需要头疼的问题了。

再者,这座城池,对于眼下拥有休屠泽的混邪部,无疑也有相当强烈的警告意味。

——别特么以为我不知道你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就你那点道行,我用膝盖都能猜到你的小心思!

——老老实实给咱当狗,咱赏你一块骨头吃;

——若不然,连带着骨头,把你也给啃的一干二净,也不过是在便宜之内。

有了这座城,混邪部就会明白:自己那点小算盘,在汉人眼中,和考试时偷偷作弊,并傲慢的认为‘老师看不见’的人没什么区别。

而且汉家,已经做好了通过纯粹的武力,以大河为界徐徐西进,占据河西地区的准备。

你没看他大前线重镇、进攻墙头堡都搞出来了嘛!

如此,当高阙之战打响之后,河西地区即便有心在河套西部作乱,也得好好掂量掂量了。

毕竟就河西这些个部族,细胳膊瘦腿的,在草原局部地区称王称霸,倒还可以勉强理解。

但在已知世界唯二的两个大块头:匈奴,以及汉家这两头怪兽面前,任何一个游牧部族,都宛如土鸡瓦犬尔。

可以说,草原上的匈奴部族,就是一个又一个独立的小国。

作为小国,和汉、匈起摩擦甚至开战

能做出这种决定的人,不是蠢,就是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