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故年(第2页)
郦寄当年,真的是这么想的!
只要能确保父亲安然无恙,郦寄宁愿去死!
但周勃却显然不会让郦寄这么轻松死去。
周勃告诉郦寄:你和吕禄是朋友,现在吕禄想要凭借手里的兵权,集诸吕之力发动政变,颠覆汉家的宗庙、社稷。
我要阻止他,就必须把他手里的兵权抢到手。
所以,需要你去把吕禄手里的兵符骗出来给我,这样,你的父亲就安全了。
郦寄能怎么办
父亲的性命掌握在周勃手中,郦寄又怎能不言听计从
无奈之下,郦寄只能按照周勃的指示,去找到了友人吕禄。
——郦寄告诉吕禄:太祖高皇帝,与吕太后共同安定天下,先立刘氏九人为宗藩,后又立吕氏三人为诸侯;
这,都是经过朝中大臣议定,并向天下诸侯公开宣布过的事,诸侯都认为理应如此,没人觉得这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现在吕太后驾崩,天子年幼,主少国疑;
——你吕禄身佩赵王印玺,不立刻回封国镇守边墙,却为吕太后任命为上将军、在京师掌重兵!
你吕禄异姓而王,已经是很让人眼红的了,如今又在长安掌了兵、掌了权,又怎么会不被人诽谤、中伤呢
就连关东的宗亲藩王们,也难保不会因为距离太远,而误会你吕禄此举,是想要在朝堂之上拥兵自重,欺压年幼的天子啊!
我们是朋友,我自然不会害你,跟你说些掏心窝子的话。
要我说,你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上将军的将印悬在正堂,把手里的兵权交给周太尉;
再让梁王吕产把丞相印信,还给丞相陈平。
你二人无官一身轻,又没有威胁到年幼天子的权利、兵马,再老老实实回到各自的封国,岂不就让旁人无法攻讦你们了吗
齐王刘襄起兵反叛,打起来的旗帜就是‘诛灭诸吕逆贼’。
只要你们这么做,齐王的险恶意图不就被天下人所熟知、你二人的忠义,也就被天下人所知晓了吗
无奈之下,没有了举兵理由的齐王刘襄,最终必定只能引兵退去。
你高枕无忧的回到封国,去做方圆千里之地的一国之君,这才是正儿八经给自己的子孙后代谋福祉、奠定基业的大事啊!!!
……
…
吕禄和郦寄二人感情有多好、对郦寄这个好朋友,当时的吕禄又有多么信任,或许没人知道。
但世人知道的是:就郦寄这番明显包藏祸心,明显是在谋害吕禄、吕氏外戚的劝说,吕禄信了。
一字不落的,全信了。
根据郦寄的‘建议’,把腰间上将军印解下,挂在将军府正堂;
而后取出调动北军的兵符,委托郦寄将兵符交给太尉周勃。
当吕氏族人出言阻止,吕禄更是大发雷霆:我朋友不会骗我的!
至少郦寄不会!!!
只能说,当年这段往事,不单害惨了郦寄,也让郦寄这么多年以来,都始终在经受着煎熬。
郦寄,自认为自己就算不欠吕氏,也至少欠好友吕禄些什么。
但郦寄也不觉得自己做错了。
——一边是病重、年迈的父亲郦商,一边是确实有错,却和自己私交甚笃的朋友吕禄。
一边是孝,一边是义。
郦寄怎么选都是错,故而怎么选,也都不应该经受指责。
尤其是在这个时代的普世价值背景下,最终选择了‘孝’的郦寄,更不应该为世人所不耻。
但世事,却往往事与愿违……
借助郦寄这个棋子,陈平、周勃为首的元勋功侯们,轻而易举的解决了诸吕外戚唯二的两个大难之一:赵王吕禄。
长安南、北两支禁军当中,后者的兵权也随即到手。
再加上先前,齐王刘襄在关外发兵西进,逼关函谷,迫使梁王吕产派出了南军近半兵力,又同样身为元勋功侯的颍阴侯灌婴给带去了荥阳。
表面上是去和齐王刘襄的‘叛军’对峙,实则,却是借此,把吕氏在长安一带掌控的兵力,给分散一半去了关外。
于是,在借一声‘刘氏左袒’彻底掌握完全体的北军之后,太尉周勃便再没了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