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北大开学(第2页)

  让沿途从公交车上下来的一些同样来报道的学生纷纷注视,神色不一。

  李长河倒是不怎么在乎,先是把自行车停在了学校入口处画的看车的地方。

  然后拿着通知书什么的,顺着指引来到了政经系的办公室,前面已经有人在排队了。

  办公室里面有几个人,看着年龄也不小了,李长河也叫不上来对方到底是师哥还是老师。

  主要是这年头学生的年龄真的没法判断,就前面报到的几个同学,看年龄都比李长河大好多。

  很快,轮到了李长河,李长河来到了一個看着三十来岁的男子面前。

  “老师您好,我叫李长河,政治经济系!”

  李长河将自己的材料递过去,然后报上了自己的姓名。

  “你就是李长河?”

  董文军好奇的打量了李长河一眼,这可是他们经济系的风云人物啊。

  不但是今年京城文科高考的状元,作文还上了人民日报,还是个作家,出的小说集如今畅销全国。

  当然,最广为人知的事迹,还是招生的时候,招生办张主任跟钱文明因为他产生的争论。

  张主任那一句“我不需要你认为,我只要我认为”如今在北大可是广为流传。

  “你好,我是咱们政治经济系办公室主任董文军,你叫我董老师就行了。”

  “来,先把这入学报道表填一下,还有这个,这个是人民助学金申请表。”

  李长河规规整整的在那里开始填表。

  报道表还好说,就是这个人民助学金,李长河填的很无奈。

  这个人民助学金,就是后世常说的这个年代上大学不但不收钱,还给发钱,发的就是这个钱。

  人民助学金一共三个档次,甲乙丙三等

  甲等最高,19.5元,然后在这之外,还有个3块钱的贫困补贴。

  也就是说,如果你属于家庭贫苦户,还能额外多拿3元,也就是22.5元,这就算是这个年代最高额的大学补贴。

  但是这个人民助学金,并不是每个人都发放的,它是看你的个人经济和家庭情况的。

  这张表格上要填上父母的职业和收入,以及自己的收入,包括工资和其他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