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1977年10月21日(第2页)

  “废话,肯定不卖给你。”

  “也就是现在情况特殊,要是照以前,你手里那几幅画,你都甭想买到,给你几幅普通水准的,算是对得起你了。”

  张士奇理所当然的说道。

  李长河看着张士奇:“大爷,给我讲讲里面的讲究?”

  “能有什么讲究?文玩这个行当,考验的就是眼力,你有那个认识,就能买到好东西。”

  “像你这种去店里看画,人家一聊就知道你是外行。”

  “外行就好说了,市面价,卖给你市面货。”

  “一个画家水平也是有好有坏的,早期的画画功力跟巅峰的画画功力那是完全不同的,画出来的价值自然也不一样。”

  “说白了,一个画家一生之中能到炉火纯青地步的时间也就那么几年,出产的作品有限。”

  “就像你说的《万山红遍》,李可染的拿手大作,荣宝斋那副是64年李可染在西山居画的,3.1平尺,花了八十块买的。”

  “你想市面价拿到,没可能的。”

  张士奇看起来对荣宝斋还是很熟悉的,那副《万山红遍》的信息张口就来。

  李长河打量着他,若有所思。

  “大爷,您这当年的涉外单位,不会就是荣宝斋吧?”

  这老头看着也不像什么正经的工人干部的,身上有一股子市井贵气,就像后世某相声社的谦大爷一样。

  张士奇听到李长河叫破身份,倒也没否认。

  “你倒是机灵,怎么,想找我给你买《万山红遍》?”

  “不用,那玩意儿能买就买到,买不到就拉到,我又不是非得志在必得。”

  李长河倒是没什么执念,说白了那些几个亿的大作,有的确实是艺术成分高,有的嘛就涉及到金融操作了。

  比如说一个人手里有一百幅齐白石的话,拉高一副两副的价格,后面整个齐白石的作品价格自然就都起来了。

  所以未来,没有《万山红遍》,也可能有其他的画拍上高价。

  不一定就非得是这一幅。

  “文玩这个东西,没有捷径,就是多看,多玩,经手的多了,自然而然就有那么几分眼力了。”

  “京城这里已经是六百年古都,几百年间,天下绝大部分好东西都往这里汇聚,散落在民间的也不少。”

  “你要是想玩这一行,就用点心去寻摸,总是能摸到不少好物件的。”

  张士奇冲着李长河指点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