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7章 情况紧急——(第2页)

 “此一时,彼一时——不对,老子那时候是觉得咱们留的缴获太少。”赵鹏举辩解道。

 两人回到团部,闻到了久违的酒香。

 其实也不算太长,收复九山第三天,也就是李智来了之后,喝了一次庆功酒。随后十多天时间里,栓子和郑辉荣忽然团结一致地不再饮酒。郑辉荣还多次宣布纪律,不准无故饮酒,更不准骚扰百姓,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清朝留下的县衙,原本是审案子的地方,还是原来的样子,只是没了门外的鼓,也没了边的衙役。中间位置摆放着一张桌子,桌子上铺着地图,东侧桌边放着两部电话机。东边一张长桌上,玻璃瓶装的高粱酒,还有六盘菜。栓子、郑荣辉、赵大富、泥蛋、老冯等人已坐在桌子旁边,等着他俩。

 赵鹏举问郑辉荣:“政委,今天怎么了?”

 喝不喝酒,郑辉荣说了算。当然,如果栓子坚持,郑辉荣肯定给面子,只是栓子一般不主动提出来喝酒。

 没等郑辉荣说话,栓子拿起酒瓶,“没怎么,不想喝酒,就光吃菜。”

 赵鹏举拨楞一下脑袋,说:“那凭啥不喝。”

 郑辉荣笑着,给了解释:“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大家伙辛苦十多天了,该休息放松了。”

 栓子接着又说:“部队休整一天,后天返回夫子山。”

 “这样啊。”赵鹏举伸手拿起酒瓶子,说道:“那就痛痛快快地喝。”

 栓子摁住赵鹏举的手,说:“喝酒之前,先说个事。”

 赵鹏举抬头看着栓子:“什么事?”

 “你到底怎么受的伤?”栓子问。

 打仗带头往前冲,叫身先士卒,是好事,但现在大家想明白了,作为指挥员,非关键时刻,如果指挥员牺牲,也就是没了指挥,部队就会打乱仗,反倒不利于打胜仗。所以,指挥员最好还是留在指挥位置上。

 赵鹏举也这么想过,但只要听到枪声,血就往上撞,管不住自己。半个月了,他带头进城与鬼子厮杀的事,还是被栓子知道了。可赵鹏举仍想继续撒谎:“不是告诉你了,被鬼子伤兵咬了一下。”

 栓子拿起酒瓶子,放在自己面前,对郑辉荣说道:“政委,这个人不说实话,酒不让他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