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5章 蠢蠢欲动(第2页)


  并不放在心上。

  甚至在汉安帝时期,还有不少官员提出弃守凉州,可见凉州一地,在那些山东士族眼中,凉州已然成为一块得之无益、弃之无害的地方。

  这也就导致了历任凉州地方官员,在处理汉羌矛盾一事上有失公允,更有许多边郡官员,与凉州地方豪强相互勾结,一同欺压那些普通羌民。

  以至于多年来,凉州叛乱不断,而那些地方豪强则是顺手一推,便将羌民叛乱的责任全部推到那些官员以及朝廷身上,而他们则依旧做着凉州的土皇帝。

  如此往复循环,这才一点点的将大汉拖入了西羌的这个泥潭之中,多年来耗费了大量钱粮,可以说,大汉国力的衰退,与羌人叛乱有着直接关系。

  而羌人叛乱,又与这些凉州豪强密不可分。

  在刘宏眼中,凉州之地是自己西进霸业的起点,再者祖宗之地怎能轻弃?

  是以刘宏当初在河间之时,才会与戏志才商讨西羌问题。

  想要解决羌人叛乱问题,首先就要解决这些地方豪强,这本就是刘宏一早定下的策略。

  所以,在建宁元年,段颎平定羌人各部叛乱之后,刘宏并未如历代先帝那样,将平叛的军队召回洛阳,而是让其率领马步军三万多人,作为常备部队镇守凉州。

  而且最主要的是,朝廷近两年来,派往凉州的官员,也不在向以往那样知法犯法,甚至有许多人在贿赂过后,那些官员也会立刻派人将他们以行贿的罪名抓起来。

  再加上傅燮就任金城太守以来,出台了多项优待羌民的政策,并亲自带领那些羌民恢复生产、学习汉话,那些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的羌民也大都开始人心思定。

  如今傅燮在羌民当中的声望也是与日俱增,加上段颎这个屠夫的坐镇,是以,凉州的地方豪强也全都变得安分守己起来,不敢再向以往那样胡作非为。

  但这一切都不过是表面现象罢了,这些羌人豪强,无时无刻不在想念着以往那随心所欲的生活。

  所以,在刘焉就任凉州刺史之后,以北宫伯玉为首的凉州豪强,便看到了一丝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