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宗耀明冬三十娘

第181章、钱粮就是腰杆子(第2页)

集中力量之后,他们这么多年沉淀下来的资产就十分可观了。

总数也许还远比不上天下文臣、士绅大户们的总资产,但一边严格遵行国法政策,一边就算面对厉行优免也会想方设法偷逃。最终体现在户部每年的呈报里,那就有话说了。

一方面已经成了一个“独立”的不可小觑的财计支柱,无论如何不能轻动。另一方面也会形成数据对比,让将来那些“与民争利”的说辞显得苍白。

官绅和如今的祖制不能轻动,是因为皇帝确实必须倚仗他们治理天下、获取赋税。

现在皇帝要把另一条腿接上。

摆在他们的面前的,是将来可能半个大明的财富经过一条条脉络之后汇入昌明号再分润到各家的模式,总规模让人心跳加速。

还有朝堂上身处武班再不是个小透明、受气包的地位。

试试吧,总要试一试,哪怕只是先拿一部分出来试试。

“还要培养子弟。”朱常洛又告诉他们,“将设太学的事你们也都知道了,有底子的,朕可遣内书房考较一番,恩荫入小学苑甚至百家苑。另外,朕早就让王珣他们筹建一座专门的书院,侧重培养经商良才。你们各家自己的掌柜、伙计,到昌明号做事,能从昌明号领月钱,又省一些。”

朱常洛站了起来:“排宴!边喝酒边说!总之,其中妙处一言难尽。勋戚如何自处,该变一变了。大明开国二百余载,也该变一变了。说是与国同休,难道你们真的甘愿看到子辈、孙辈甚至年轻一些的你们自己,在不久的将来真的休矣?”

不是人人都能刻骨地体会到如今的大明已经到了何种地步。

但大明确实开国已有二百多年,历朝历代享国三百余载的,又有几家?

至少皇帝今天表现出了足够的干劲,也有属于他的想法。

这能不能成,李成梁他们也不确定。但他们是“勋一代”,确实不愿意只享个两三世的富贵。

午宴之后,太监们帮一些人家抬着箱子离开皇宫。

宫墙外看到的人,大多以为这是皇帝给的赏赐。

乾清宫内,王珣在告退之前有些担心地问:“陛下,今日没有告诫列位勋戚守秘……”

“担心有嘴巴不严的?”朱常洛也有了几分醉意,笑着摇了摇头,“正好!昌明号这么大的阵势,又瞒得了谁?但都是各家自己的田产、买卖,交给你们来打理,旁人岂能说三道四?至于昌明号将来的作用,正好让地方上的一些聪明人知道什么叫大势不可违!记住,只要你们是奉公守法行事的,便不会被人攻讦什么。如今和光同尘给出的打点,继续记在账上便可以,迟早连本带利回来!”

王珣这才明白,让一些大嘴巴把消息透出去,也是分化士绅群体的一环。

朱常洛又问他:“按今年的情况和明年又要扩大的经营,你们还能支持多久?”

王珣想了想说道:“有了这次添进来的二百万两,再加上臣等的家底,还能支撑两年。臣等若说服了一些大商加入,只要陛下恩准,应该能先支撑三到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