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宗耀明冬三十娘

第175章、御前财政会议(第2页)

最后一项的坐店商税增长幅度才是最大的。

之前讨论财计,朱常洛以万历二十七年的数据为例,泰昌元年预估将入账的坐店商税从十五万多两一举增加到了四十二万两,将近三倍。

但朱常洛知道这是为什么,只是没有点破。

从各地呈来的原始数据之中,朱常洛已经让人做过统计分析。

人口众多、商业繁华的大城市从那些开了固定商铺的商人手上收来的商税,其增长幅度还远低于人口少一些的府县。

这只能说明一点:掠之于商已经在进行,而且主要是掠之于小商。

大城市里面的大商人们,背后的力量更强。地方都是懂得做数据的,也知道朝廷一般只看总体数据。

“再加上遮洋总改制的收入,江南大案的赃罚,今年田赋之外的实银岁入多出来了百万余两。”朱常洛摆了摆手,“京官们的勤职奖廉银,照准便是,明日便可发放。”

“臣等谢陛下隆恩。”

这是要一起离席行个礼的。

“将来地方存留的归地方,但该解朝廷的,也不是如今这个数目。”朱常洛让他们坐回去之后继续说道,“盐课等今年都还没动,盐引有多乱也无需朕明言。都理顺了之后,国库每年能有五六百万两岁入也不是不可能。卿等也希望朝廷财计宽裕一些吧?三殿三门如今只重修了皇极门,没到库中存银数百万两,三大殿是别想重修起来了。”

每年的盐课收入都是百万余两,但按照南京户部每年印出去的盐引数量平均下来计算,大明真实的盐课收入是应该也有四五倍的。

但这么多年就是很固定的百万余两。

现在一方面江右程家就被查出来在贩卖私盐,另一方面三大殿又确实没钱重修。

相比起钞关银、番舶抽分和商税,盐课才是更大的一个税基。

如果能理顺了,每年国库的实银收入到达五六百万两这个数字确实不在话下。

只不过牵动的是无数的地方利益。

“再说说该列支的其他费用吧。”

先盘收入,再讨论支出。

今年多出了百万余两收入,支出自然是好分配的。

重建皇极门比原先修缮大高玄殿和龙舟要费钱一些,何况那两样都已经修了一部分、用了一些银子?

贺盛瑞仍旧节省而高效,这一块不过额外又列支了不到二十万两。

除此之外,则是京营的营房修缮等开支,那是之前他们答应了的,于是工部又分走了二十多万两。

京官们的勤职奖廉银又是一笔开支,两京的京官近两千,而且许多人品级不低。

算到最后,朱常洛又叹了一口气:“若不是京营裁汰冒滥,该给俸粮一下子少了七成之多,只怕今年多得了百万余两也不够用。财计艰难的形势仍未改观啊。”

大家自然只能先称颂皇帝的善政,同时知道该提到重头戏了。

“明年地方上增设官员,允列公办银,再列支勤职奖廉银,中枢和地方财计都难。”朱常洛看着他们,“怎么做,该定下来了。”

这是之前就发下来的旨意,让他们一起商议明年该怎么办。

中间经历了内阁大学士们的分执两派意见,又经历了皇帝在朝会上当廷阉士子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