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宗耀明冬三十娘

第167章、舆论的阵地(第3页)

王思明眼神一动:“原来是常行首高婿。”

捉了个新科进士女婿,那个在淮安的昌明盐行行首范元柱族中有个淑妃,昌明号大东主王珣得赐七品官服、族中如今还有个锦衣卫指挥使。

没有一个人敢小觑眼前这个八品商官。

而常庆安是八面玲珑的,此处气氛融洽。

京城那边,国戚中的新贵、皇后郭兰芝的兄长也开始经营自己的产业。

名为快谈轩的酒楼是个明堂般的结构,虽然体量不是很大,但是在中间放了个戏台。

大堂散座,三面两层雅间,最上面还有单独的一层。

此刻快谈轩内高朋满座,来的都是勋戚权贵。

他们家里的后辈子孙里都在大堂散座那里听着梅家门传人沈庆宏说书。

“想那众臣朝会,都在乾清门前。那几个惫赖货在御前痛哭求饶,陛下言道:既这般喜欢编排调侃侍奉天下的内臣,那也阉了吧。列位,现在只怕鸟大一个疤还没长好!”

“哈哈哈哈哈!”

勋戚的子孙们其实已经听说了这件事,但说书人嘴里说出的强调、语气,自然又有不同趣味。

他们也不确定,是不是因为今天的客人特殊,所以快谈轩里的说书人胆子才这么大。

但皇帝也常听他说书,想必是准他调侃这件事的。

快谈轩周围雅间里,不少人却心中复杂不已地,时不时抬头看看三楼。

在三楼,只有一个大大的套间,外面一个吃饭圆桌,里面有茶桌、书案、博古架和坐榻。

现在朱常洛竟到了这里,武清侯李文全、永年伯王栋,皇帝亲舅王道亨和如今皇后的亲哥郭振明都在这里。

“都知道这快谈轩是你们几个一起办的,那也无需遮掩。”朱常洛看着他们说道,“无非一处酒楼罢了,该交地方的契税都足交,广开店门。说书人在店内说什么,戏班在店内唱什么戏文,那便是朕不会过问,允了的。茶水点心价格都不必贵,地方不敢动快谈轩,而快谈轩里能听些有趣的,那便够了。”

“臣遵旨。”

“先养起说书人和戏班来。再又记住,当官的和士绅必定怕到这快谈轩来,但商人不同。他们自会慢慢知道,这快谈轩里说书人口中讲的东西藏着多少机会。开到每一府、每一县,养了说书人,再走到每一镇、每一乡!不急着挣钱,这事情,朕是准备花钱做的,每年朕都会贴银!”

宣传经费嘛。

现在能选择性地讲朝堂上的趣事,后面还能讲地方上的刑名案子。

文人知道用笔众口铄金,朱常洛要养起庞大的一支说书人队伍,用嘴巴众口铄金。

这是真喉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