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南京的地主之谊(第2页)
“……你去备些好酒好菜,今夜要用。”
张益仍显沉着,安排着家仆。
钦差既然到了南京城,邀上叶向高、赵参鲁他们,尽一尽地主之谊总是要的。
必须知道这件案子到底要查到哪一步,现在罪囚、主使、失察的大员都已经有了,够了吧?
……
靖江县城的西南面码头上,谢廷赞身着便服,笑吟吟地向靖江知县佟安国回礼。
“辅宁不必多礼,这月余实在叨扰了,还要多谢辅宁兄守口如瓶。”
“哪里哪里,应当的。”佟安国又作揖,“曰可兄直谏之名,小弟在江南都如雷贯耳。既奉钦差之命,小弟自然不好多事,倒是委屈曰可兄在那庄子清苦度日了。那天得见高贤,直到这两天才能多多请益,实在相见恨晚。”
他都不知道这段时间是怎么度日如年过来的。
震动北京的倭寇劫粮大案,那该死的程家居然把倭船藏回了靖江。
谢廷赞便衣来见,出示了告身和钦差密信,佟安国当然只能装作一切如常。
不论哪里来了哪些人,想知道哪些事,都是没事。
开玩笑,敢身陷这等大案之中吗?天知道胆大包天的程家这么多年有没有把靖江作为一个窝点,在这长江、运河交汇口附近干其余劫掠之事?
佟安国知道是有的,只不过原来他也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拿了不少孝敬。
现在费劲心力暗中布置,应该能算得上将功补过了吧?
“曰可兄,钦差面前,还盼多多美言啊。”临别在即,佟安国也顾不得矜持了,“下官一介知县,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辅宁放心。”
谢廷赞想着平夷伯把人和船带走之后,他这两天在靖江所接受的着意招待。
都是六品,无非他是跟着钦差南下的、而且是京官罢了。
最主要的是佟安国心中难安。
“就此别过了,盼他日京城再回,又或相逢他处。”谢廷赞拱了拱手,走上了船。
现在的南京城也不知道怎么样了,王德完巡按应天,差事又办得如何?
他这一个多月倒是悠闲,无非在佟安国安排去守在那程家庄子不让出来的差役们的伺候下等着。
倒是听了不少江南趣事。
也让他知道了地方上实情的冰山一角,实在不是此前在京城任个衙门京官所能体悟的。
现在倒也稍微能够理解萧大亨和沈一贯了。
被点名随萧大亨南下,谢廷赞一开始是很意外的,只理解为他或许需要自己凭交情与王德完通融一下。
没想到却是送他一些功劳。
真是神奇,陛下御极之后,沈一贯和萧大亨似乎都隐隐改了性情,渐渐敢于任事了。
船行长江上,谢廷赞隐隐有些猜测。
只怕自己后面也要留在南京任官一时了。
所以萧大亨别是想把自己这个经常顶嘴的属官踢到南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