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宗耀明冬三十娘

第138章、天威压城,江南惶惶(第3页)

至少南直隶诸府的刑名诉讼,南京刑部可以插手进去,尤其是他们推到南京来上裁的。

至少在钦差南下之前,不少人要懂得该怎么说话。

天威压城,南京大大小小的官员各有取舍。

张益、郝杰、叶向高三人此前认为,“倭”字去人,把操江都御史耿定力推出去顶罪就够了,应该已经足够表现南京的顺服。

但现在还足够吗?

这个时候,南京的大小官员也有不少人想起了如今奏本不同了,如今奏本是密奏,直奏皇帝。

虽然南京没有设司礼监外书房,但既然是密奏,谁没有家仆?

一时之间,携本北上之人不知有多少。

运河之上,至少临清南面的运河段已经过了漕船北上的关键时期,如今又是民船往来不绝。

漕粮运期之外,主要的大宗货运,自然是蜂拥至淮扬盐场、浙江盐场准备支盐的盐商。

但他们今天又都很谨慎,全无过去带着船或者马车,热热闹闹地深入到每一处盐场,向灶户买盐的景象。

北京城内粮商斗法,南京城那边江右程家被抓。

淮安城内范元柱购置的宅子最近热闹了起来。

“范兄,你们久不做水商了,如今怎么摇身一变,又有了个昌明号?”

范元柱在商场之中自然也结识了许多人,在这淮安碰见又有什么奇怪?

“生意难做,只有辛苦一点了,还要诸位多多关照啊。”

“我听说最近京师里,有家昌明粮行一直不涨价,还有白粮出售……范兄,莫不是你这昌明号下专营粮米的产业?大手笔啊!”

范元柱知道他们是来打听情况的,只是谦虚地说道:“见笑了,昌明号岂是在下的。我们山西苦寒,各家一起合股做点小本买卖。”

“贤弟,都是走南闯北赚辛苦钱,你也知道我们的来意。”有人不惯这么拐弯抹角,“我听说,陛下亲兵都帮昌明粮行护运粮船辆车。还有,陛下已选定后妃。礼部拟册封仪注,淑妃娘娘是介休范氏。范贤弟,你便是介休范氏族主!如今江南人心惶惶,你知道些什么,要如何才能帮帮大伙儿,直言嘛!”

范元柱看着他们的神情,有些人期待,有些人恭维,有些人尴尬,有些人焦急。

于是他只是作了一圈揖:“淑妃娘娘是在下族中侄女,这倒不必瞒大家。但其他事,在下只是奉命在淮安把盐的生意再捡起来,顺带贩运些南北货,倒需诸位帮衬了。”

“……奉命?哎呀范兄弟,介休范氏已经是国戚之家了,您这到底是奉命,还是奉……”

他们也不敢点破,只是风云突变,能不能掌握最新消息才是商人最需要关注的。

遮洋总改制为商,皇帝帮着昌明粮行和京师粮商斗法,南京那边抓了盐业同行里江南最大的水商程家,出门在外到了运河一带的商人无不像是热锅上的蚂蚁。

“二叔祖!二叔祖!有圣旨入城了!”

范元柱站了起来,看着自己家的后辈:“圣旨?往哪来了?”

“两道!”他这年轻的孙辈擦着汗,“一道去了北府,一道去了东院!”

昌明号这后院正堂里的官厅间,一群商人面面相觑,忧色更浓。

又出了什么事?

范元柱倒是松了一口气,对其他人笑道:“诸位何必着急?事情总会越来越明朗的。”

其他人心情复杂地看着他:你当然不着急。

将来怎样才能明朗,难道要孝敬你打点这同行才能得授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