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江南神算,天子棋局(第2页)
“……哎。”
申时行其实也只是来做做样子,证明他已经做足了功课。
坏就坏在那句“江南今年恐有水患”的流言,到底是谁敢散布这样的流言,企图激起京城的恐慌?
能在京城站稳脚跟的大粮商,没有一家不是消息灵敏。
现如今已经是三月底,白杆兵也快到南京了吧?
谷雨已过,快入夏日,不会真在这个时候,江南哪里传来灾情吧?
……
过去,皇帝总是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的。
这种固有印象才是让京城各大粮商惯性应对、以致如今左右为难的根本原因。
但现在既有消息,这消息自然要没命地往南面传。
千里迢迢传到江南时,真的已经过了立夏。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一年二十四节气,一般过了农历四月便入夏。
江南一贯是从清明谷雨开始就渐渐多雨的,今年恐怕水患更多,这传言倒不必风水堪舆大能来算。
因为新增二十万两金花银既然要以竞价认缴的方式来决定归属,又岂会没有人在这方面动心思?
实际上,过去每一年都有人在这些方面动心思,而后得到南京户部的认可。
这本就是形成“积欠”、以待蠲免的一种重要手段。
但现在消息从北京传来,不少人却如坠冰窟。
“大人,这……”南京户部的一个郎中焦急地找到张益,“这……”
他也不敢把话说破,张益的脸色却越发难看了。
“……快行文牛抚台,今年改元伊始,江南田赋不能有误。南京户部行文,汛期将至,还请抚台多留心诸府水利……”
“只怕来不及了大人,夏粮……”
“去行文!”
张益只咆哮了一声,而后心里咚咚作响。
莫非从登极诏不言蠲免便是一环扣一环?
先让江南不安,再从钞关商税事入手说什么开源。把新建伯、襄城伯在北京留了那么久,明知道登基后第一件迫在眉睫之事便是漕粮入京,而后在北京关心什么京师粮价……
即便贵为南京户部尚书,张益也无法关注到江南各府县那些大族家里的各种生意。
但现在,北京传来的消息是:皇帝在朝会上提到了京城流言,说什么“今年江南恐怕有水患,收成大减”,看看算得准不准。
这不是欺负人吗?
江南这么大,哪一年没有什么地方遭遇水患?
但如今被动了!
消息正从南京往周边扩散,而南京西南面,应天巡抚牛应元、应天巡按王德完、应天府尹熊维学等人都到了大胜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