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你卖我收,法不责众(第3页)
百姓们也越来越难以从昌明粮行买到往日价钱的粮食。
朝廷则有条不紊地举行着殿试,对京城粮价似乎也不在意了,朝堂没有一刻议及这件事。
“……昌明粮行,八家店,每天放出的粮食约摸是多少?”
“加起来,每日六千石左右了,东主。”
“……我们已经吃进了多少?”
“已有八千余石,除我们自买的……卖出去二千三百余石了。”
此刻进行议论的,不是济贤堂。
掌柜的心里有了数,夜里找到了自家真正的东主。
“老爷,仍要这样吗?”他惴惴不安,“昌明粮行的做派,实在让小的心中不安。”
“每日四千石左右,如此这般已经有半个月了吧?”
侍女拿捏的背影遮挡着里面贵人的模样,声音传了出来。
“是。小的估摸着,这昌明粮行在京城已经放出了两万多石粮,都是十三钱银子一石。”掌柜的跪着禀报,“虽然也只差了不到三千两银子,不是大数目,但小的实在想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想不明白就不要想。我怎么说,你就怎么做。”
里面的声音很淡然:“仍旧如此。昌明粮行要卖粮,你们便着人去买。买了回来,先卖他们的粮,能卖多少是多少。”
“可是东主……如今估摸着,各大粮行已经卖出去的粮加起来快有十万石了。若是摊到京城每户,也够吃用一段时日了……”
“我的话你没听见?”
侍女们分开,后面露出一张脸色冷漠的脸:“生意是你的,还是我的?把心放回肚里去!京城粮价,一定还会涨下去!江南若遇天灾,哪里能有那么多粮起运进京?”
他说的话掷地有声,夜里的乾清宫里,奏报也呈到朱常洛面前。
“哦?江南今年恐怕有大水?漕船坏得也多?黄淮又淤积了?”
王之桢低着头回禀:“臣如今搜罗的只言片语是如此,但还没查到是哪些人最先散布了这些谣言。”
“都知道了昌明号的背后不简单,仍然执迷不悟,好大的气魄!”朱常洛冷笑了一声看着王之桢,“让昌明粮行明日开始加倍放粮!告诉昌明粮行,明日开始,一次性购粮过五石的,敬请留下尊号,送粮上门!他们若还要吃下大半,尽管吃!”
京城的“粮价保卫战”已经进行了许久,第三日朝会上,已经风闻昨天情况的申时行站了出来。
“因京城粮价传闻,臣请朝会后留对!”
他说出了事由,又不是请求单独奏对,户部尚书、礼部尚书、兵部尚书顿时纷纷出班奏请同一件事。
“谣言止于智者,卿等何须着急?”
在朝会上,朱常洛只看了看众臣。
“京城粮商都是算命先生,漕粮尚未尽数运抵,已经知道漕船坏了多少。更知道今年江南恐怕有水患,收成大减。”
“朕倒想看看,他们算得准不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