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宗耀明冬三十娘
第122章、漕粮为筹,问君忧否
运河上从来都称不上安全,漕船同样有人敢抢。
【沿漕河,盗贼横甚,漕军为有杀掠者。】
嘉靖三十二年,有盗贼李自名等在济宁等地,“剽卤漕粮船只,杀伤运军”。
万历十六年,有盗贼在石佛闸劫掠粮船,“戊戍,至石佛,盗劫运舟,杀一人,伤一人”。
常州和镇江之间的运河是长江以南这段从杭州开始的江南运河的最北一段,这里匪寇倒是极少,也只有前几十年倭寇横行的时候才人心惶惶。
夜渐深,现在靠近镇江的河段中央,船队停泊。
苏松常嘉湖五府的白粮已经快到扬州,但这五府剩下应起运的那些漕粮还没出长江南面的运河段。
漕粮事重,虽然现在赶时间,但昼行夜停是铁律。
盗贼大多趁夜作案,况且夜里视线不佳,运兵困倦,万一后船撞前船,那就有漂没之危了。
夜里停泊也有讲究,若无法赶到人员众多、防卫森严的港口,那就在宽阔的河中央下锚,这样至少能防一防岸上突袭的大伙匪贼。
如今运粮时节,运河沿岸也有巡防兵丁。
按理来说,漕军漕军,总是军队,但实则漕船兵卒没有多少兵器。
正德年间刘六刘七闹得厉害,倒是一度配发更多武器,每船给盔甲十副、弓箭五副、枪刀五件、铁铳五把。
后来渐渐又废了,至少只有武职将官有武器。
现在这些从苏松常嘉湖好不容易领兑完漕粮行驶至此的漕船队,也只能安排了一些机动的小船在前后两翼停靠着,守夜示警。
静寂之中,靠北的那一侧忽然响起密集的铜锣示警。
“有倭匪!倭匪又来了!”
前头很快就有火光出现,油火罐被抛到北面的守夜小船上,很快熊熊燃烧。
而火光之中,两艘江南人熟悉的倭寇板屋船扑面而来。
这种船两侧设有排桨,船上是一层规整的船舱,划桨的水手就位于舱底。
舱顶平整,树起一面一风帆之外,便只有一个瞭望亭。空余地方,尽可站人接舷跳帮。
现在排桨齐刷刷地拨动着水面,许多模样看起来便是倭国浪人的矮个子一边挥舞着长刀和弓箭,一边叫喊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