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宗耀明冬三十娘

第118章、弱势漕军,艰难生民(第2页)

运河畔,这样的日子就是他们最快乐的日子。

只要省里的粮道官或巡漕御史没巡过来。

他们也一般只在漕军到时才会到场,监兑。

各府州的管粮道官,基本都是各府“才力”之府佐,是府衙胥吏们口中的真正的“二老爷”,尽管不一定便是官位排行第二。

水次官仓都修有避雨仓库,外是一片大土场,铺了大片篾席。

篾席之上,分作一处处,各有大秤,有大斗。

府里的管粮管只用悠闲地呆在这,看府下诸州县将漕粮运来。

场子旁有些凉亭,帮他办事的师爷面前的案子上,红绸布垫着的盘子里放着他的大印。

通往这水次仓的崎岖道路上,排着队的是一辆辆各种各样的板车,上面堆着新旧不一的麻袋。

每一团车周围,都有许多人围着,形成一个一个圈,保护着他们辛辛苦苦运到这里的漕粮。

他们的脸上大多很疲惫,身躯瘦弱。

即便来交兑漕粮的粮长,也远没有江南同行们那样的气色和体态,反而一脸忧虑。

“叔。”一个队伍里的粮长旁,一个年轻小伙子指了指远处的前方,“又挨鞭子了。”

只见远处那场子的一角,两个胥吏正拿着鞭子抽打一个年轻汉子,而那管粮官面前则有一个年老些的不断作揖磕头。

“哎……”粮长捏了捏怀里的碎银,“为啥要多运一成来,眼下你看到了,大家伙都听着。”

他向自己带来的乡民叮嘱着,声音并不大:“待会轮到咱们了,不管他们怎么说,你们都别吭声,我来应付。”

漫长的队伍里,有些粮长像他一样。

也有些人,尤其是靠前一些的,听着前面的声音,眼里免不了是愤怒。

管粮官面前,那个粮长仍在磕头:“去年天干,后来又暴雨发了山洪,小的们晒粮被冲走了不少,小的们这是把口粮也拿来了啊。都称好了的,哪里会少?更不敢掺谷子啊!”

“你是说本官冤枉你喽?”那管粮官已经下来了,好整以暇地坐在那里。

毕竟出了状况。

“草民不敢,草民不敢……老爷开恩……”

“正粮都不够,要给漕军的耗米更是一粒没有。这是要运到京里的皇粮!本官给你开恩,府尊、抚台、漕台给本官开恩吗?万岁爷给本官开恩吗?”

那粮长并没有办法,只能不断磕头。

“本官也不为难你,过来瞧好了,已收多少石,尚欠多少石,先给你写明条据。能做粮长,总识得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