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宗耀明冬三十娘

第101章、雷霆雨露,俱是君恩(第2页)

在腊月剩下的日子里,王之桢那边拿出了朱常洛要的锦衣卫名册,田乐和李成梁在商议京营整训方案,内阁和六部、都察院在商议开源之策的具体条文,吏部考功,户部发年俸和第一批年终勤职银,大明暂时平静地迈向泰昌元年。

消息已经传往更远的地方。

在福建泉州府北门街都督第,有个体魄健壮的中年人在老宅中打熬筋骨。

老宅不小,牌坊阔气。

毕竟这是被追赠左军都督、赐谥武襄的俞大猷的家宅。

俞大猷已经去世二十一年了,他的独子俞咨皋已经成为中年人。

可他并没有去承袭朝廷恩荫的世袭指挥佥事,而是一心在家研读父亲留下的兵法,练武强身。

这既是父亲生前的忠告,也是俞咨皋的倔强。

就算要袭职,他也不能堕了父亲威名,定要先从武举博个功名出来!

无奈这些年,似乎总有人若有似无地打压他,令他始终过不了这一关。

“小将爷,乡亲又送年货来了。”

俞大猷留下的忠仆来到练武场,喊俞咨皋出去。

时间已经过去几十年,但毕竟还是有人感念俞大猷曾经在东南抗击倭寇的恩德。

春节将近,有些人家会送来些年货。对此,俞咨皋要出去感谢。

而此时,传旨的队伍已经进入了泉州府城,径往都督第而去。

泉州知府等人闻讯早至,随着“天使”一同行走于仪仗之中。

在队伍里,有个扎彩的小轿,上有云盖。

而那小轿里大红绸布上,一道明黄圣旨,一个黝黑铁牌。

泉州街坊见旨跪迎,但议论纷纷,不知何事。

已经入了城,传旨太监纵声高喊:“奉皇帝旨意,俞大猷有功于国,追封靖夷侯,予世券!”

百姓们先是一愣,而后整个泉州城都沸腾起来,消息不胫而走。

报喜之人狂奔向都督第,闯入门中就喘着粗气说:“小……小侯爷……快……准备……接旨……”

“……啊?”

“陛下追封……”那人顺了一口气,热切地说道,“靖夷侯!丹书铁券都送来了!”

俞咨皋陡然晃了晃:“丹书……铁券?”

“马上就到巷口了!”

俞咨皋却是热泪一涌,泣不成声。

他岂不知父亲晚年的落寞?

征战多年,只以从一品都督同知致仕,更无其他显贵加衔。

然而新君刚刚登基,却突然有了侯爵世券吗?

同样的事情早已发生在山东登州,戚继光戎马一生,他的长子戚祚国也只袭替了祖传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和戚继光的起点一样。

新封的其余勋爵陆续接到册封旨意,拿到了属于勋臣之家的另一半铁券。

在淮安,总督漕运部院里,李三才高居首座,官厅里面坐了个满。

淮安还另有一个漕运总兵府。

北府东院,这便是如今漕运的首脑格局。

“漕台,总漕迟迟未归,江南秋粮按例必须在正月内过淮河。湖广浙江江西的漕船还排着队呢,明年三月之前也必须过淮河。总漕不回来,漕军不得令,这可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