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第102章 李安欲行那刺杀之道。(第2页)

赵高将身子压低,心思急转,结合着娘娘对高忠贤的猜忌考虑片刻后回应道:“在内收买联合宫中之人,在外趁着东、西二厂建设的途中安插人手,最好是趁着他们出任务时,制造冤假错案,栽赃嫁祸,泼娘娘的脏水?”

突然,他心中想到了那周璟,得出了一个可怕的结论来:

“莫非.这一次对方会对娘娘您下死手?”

话未说满,却已经表露出了自己的意思来:非是小打小闹,丞相或许是要以自己为主导,策划刺杀娘娘了!

可对方为何会这般?

难不成是察觉到了自己的危险,或是是娘娘已经查到了些什么,让这金惟贤不得不这般着急的用出杀手锏?

这些时日里,他可是一直在娘娘身边办事的。

任何吩咐也都是他着手去办的,按道理来讲,娘娘能察觉到异常,自己也应该能知晓才是啊。

“你说的正是本宫所想的。”

李安缓缓站定,对着赵高解释,也像是在梳理着自己的思路,“这些话你不要告诉他人.本宫猜测,丞相与庆国长公主的君山会有牵连。这些年来,一直在幕后帮助控制着郭横的也是他,他以恭王为傀儡,打着幌子行事想来,那东海郡的陈氏也被他给收入囊中”

如此人物,大胆至此,很难说对方不想成为这北齐真正的主人。

至于大宗师苦荷的威胁只要皇帝姓战不就成了?

此前的小皇帝的确是个合适的人选.性格宽容平和,便于控制。在金惟贤手握北齐经济,在朝中统领百官时,无须什么恭王,他便可达到真正权臣的顶峰!

可如今情况大为转变,在有着太后压制的情况下,自己突然冒出头来,让小皇帝锋芒日盛,已经让金惟贤隐隐感觉到了威胁.并且,他与恭王之间的联系已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越来越难以隐藏了,他想要在一切浮出水面之前,直接再行逼宫之举。

此举风险很大!最大的危险点便在于要让苦荷默认,不出手灭杀对方,要做到这一点,便要对时机把握精准。

自然的,便是来自外界庆国的战争压力了。

李安甚至怀疑,金惟贤与庆国陈萍萍之间也有着联系不然,很难解释肖恩被掳时的各种状况了!

所有州军好似睁眼瞎,以及肖恩回乡参加婚礼的消息被泄露,这些动作想要瞒过当朝丞相,那是如何都说不过去的。

“金惟贤已是不得不除了,不说其他,就是他不防备你送去的美婢这一点,就已是取死有道!”

李安给出了最后的结论来。

赵高心中灵醒,上前一步沉声问道:“不知娘娘想要如何做?有什么用得着小高子的,请娘娘尽管吩咐!”

“嗯第一,联系雨化田,查一查这几年来大齐诸地可曾有何天灾上报至朝中,继而让朝中拨款的?”

“娘娘在处置那金惟贤之前,可是要先行对付周璟?”

赵高面露疑惑,这二人看着好似串联,但整倒了周璟,对那金惟贤又有何影响呢?无外乎不过是再换一个人上来罢了

在封建王朝之中,天灾时有发生,就是这几年大齐没发生过什么大灾,但一些小麻烦还是不断的。

那么自然,作为灾害之地的父母官,也不可能看着百姓们活活饿死,必须立刻将灾情上报至朝堂。在灾情文书中,把灾情了事化小、小事化吊不过是寻常操作,更有甚者,甚至是会凭空捏造灾情,骗下赈灾款来,中饱私囊。

这在北齐,已是形成了常态。

而北齐每年的财政中,也会留出一部分来用以应对这种情况。

众所周知,灾情有轻重。

灾情越严重,朝廷下发的赈济也就越丰厚,地方官员捞钱的空间也就越广阔,而在通信条件并不发达的如今,一旦发生天灾,传递消息更是难上加难,灾情只能通过地方官员派出的人逐级上报,上下信息的不透明也是他们成功的关键。

当然,这些操作很多人都是清楚的,自然,也要打通与户部之间的关系。

举个例子。

当朝廷知晓一地发生了灾情,也不可能全然听信地方官员的灾情文书。

一边下发赈济款,一边也会派出钦差下去调查,而地方官员的应对呢也很简单。无外乎是把钦差领着,往那受灾最严重的地区引,一边消磨着钦差的耐心与时间,一边将其困在那里,最终,也只会得到一个灾情严重的结论来回禀朝廷

这些手段很粗浅,却很好用。

你说能瞒得过当权者吗?那自然是瞒不过的,但能做皇帝的,最看重的是什么呢?

是手下人不贪污吗?

不是的。

而是地方不发生民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