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八章 今年的抬把子价钱有点高啊(第2页)
药材公司和收购站是一样的,他们有自己的采购点,所以零敲碎打的买卖是不做的。
李龙每次带来的量都挺大,所以他们也不介意多这么一个稳定的供应商。
接下来这些天,李龙基本上是每天早上去四小队转一圈看看情况。
许海军接手帮忙的当天就把老马号的库房给收拾出来,他还带人帮着研究团队把设备安装好。
具体的操作就没办法参与了。许海军几乎一整天都在老马号这里跑前跑后,中午和晚饭也是在这里吃的。
吃饭的时候,他有意无意的说起了自己当侦察兵的那些经历,把这几个大学生唬的一愣一愣的。
这个时候十年两山轮战还正在进行中,军人的地位在老百姓的心目中一直挺高,侦察兵和后世的特种兵一样,很神秘,他讲的那些事情,大学生们很爱听。
不过让许海军有些郁闷的事,等他把自己的事情讲完了,这些学生们就开始从他这里打听李龙的事情。
其实头一天下午,学生们已经从老罗叔他们那里听到了不少关于李龙的事情。
这些学生们都觉得很神奇,一个初中都没有好好毕业的人,怎么能在三四年的时间里,整出这么大一片事业来呢?
几乎是从一无所有,折腾出现在顶好多个万元户的家底。
你要说他有运气也就罢了,他偏偏还懂得研究农业机械,知道机械化是农业生产的出路,还知道科技种田,还能带着村里人一起发家致富。
这简直就是电影里的完美男主角呀。
第二天李龙到老马号转一圈,准备走的时候,碰到了一个让他有些意外的人。
乡里的宣传委员姜至瑜。
姜至瑜看到李龙之后下了自行车埋怨道:
“李龙同志,咱们也算是老相识了,你这边搞了这么大个项目,也不说提前给我说一声。
如果不是我积极主动的和你们队里的人联系,都不知道,你竟然邀请来了八一农学院的专家教授。你这藏的够深呀,真不够朋友!”
李龙心说我也不知道你把我当成朋友了呀。
当然这话他不能当面说,笑着和姜至瑜打哈哈:
“我想着这就是一个寻常的土壤改良研究项目,也没想到你们会那么重视嘛。现在你知道也不晚,罗教授他们才来两天,昨天把设备安装好,今天才开始准备工作,你正好可以采访一下他们。”
“可不光是我,今天本来乡长和书记也是要来的,县里面开会,就是预防融雪性洪水的事情,我过来打个前站,他们可能下午就来了。”
“嘿,没必要搞这么大吧?”李龙这就有些意外了,“我觉得就是一个普通的土壤改良项目呀。”
“那是你觉得。”姜至瑜白了他一眼,“你不会觉得八一农学院的专家教授很轻易就会到基层农村里来搞项目吧?”
“我觉得就是挺容易的呀,”李龙一边带着她往马号里走,一边说,“我就是和罗教授说了一下我的设想,然后他就决定过来了。”
姜至瑜有想捶李龙一顿的冲动。然后她立刻就发现了一个关键信息,停下来问道:
“这个项目是你给他们说的,然后他们才过来研究的,而不是他们原本就要设立的项目?”
“是啊,是我想出来的。我当时去八一农学院和另外一个教授聊天的时候聊起来的,罗教授本身就是研究土壤这一方面的,他很感兴趣,然后就确定了这个研究课题。”
这件事情没什么不能说的,罗教授自己在昨天吃饭的时候也给大家说了。
姜至瑜再次对李龙刮目相看。这是个宝藏青年呀,她感觉以后从李龙这里能挖到不少新闻。
嗯,以后四小队这个点她是蹲定了。
罗教授他们正在调试仪器设备,李龙这边就给他们介绍了一下姜至瑜的身份。
至于后续,乡长书记要过来到这里看望的事,李龙没有说,这种事情交由姜至瑜自己去和他们说吧。
作为乡里的宣传委员兼州日报的特约记者,姜至瑜很好的发挥了自己的身份优势,和罗教授打完招呼之后,从学生开始采访,简单的聊了几句之后,就获得了很重要的信息。
她印证了李龙所说的内容,这个项目的确是李龙提出来,然后由罗教授上报学院确定课题进行研究的。
震惊之后,姜至瑜开始正式的采访。
采访的过程中,她也发现了这个自己之前关注过的特种养殖场,现在规模变得越来越大。
这个时候姜至瑜已经有点期待,想象着再过几年看看李龙的这些产业能够变得多大。
李龙因为收购站那边还有事,所以就把姜至瑜和罗教授他们介绍完之后,开着吉普车离开了。
他离开半个小时之后,乡长和书记就一起来到了四小队。同来的还有乡里的几位工作人员,这些工作人员的自行车上带着一些物资。
姜至瑜这回充当了李龙先前的角色,给领导们介绍罗教授和其余的大学生。
说实话,本乡成立之后,或者说在公社时期到现在,这是头一回有大学的科研团队过来研究农业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