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六章 妥妥的赚一波再说!
上午李龙继续去到收购站。外面的温度慢慢在升高,地面的冰雪开始融化,路边的水沟里脏雪慢慢的在下沉。
收购站的大门那里还隐隐有股子难闻的味道,李龙把铁门打开,进屋把炉子架起来后,出来把那两个坏怂留下来的铁锨拿着,铲光地面上残留下来的一点污迹。
铲出来的雪泥渣子扔进了路边的排水沟里,李龙看看也只能这样,便把铁锨拿着立在院墙边上,进屋了。
路上行人多了起来,还有学生经过——也不知道是迟到的还是没上学的,都是行色匆匆。
李龙很快就等来的第一个过来卖东西的。罕见的是,这回过来的是一位大姐,她背着小半口袋东西来到了屋门口,略有些拘谨的往里看了看,看到李龙后,先笑了笑,然后说道:
“同志你好。你这里……收贝母吗?”
“收啊。”李龙看着这位大姐四十岁左右,短发不到肩膀那里,用黑卡子别着,有几丝乱发。脸庞因为走路急匆匆的有些红润,不过挺瘦,能看出来生活条件不是很好。
“好好好,那看看我这贝母能卖多少钱?”这位大姐把那小半布口袋放在了柜台上,然后搓了搓手,习惯性的在炉子上烤了烤。
李龙瞅见她手上有几块冻疮,看来冬天是吃了苦的。
布口袋原来是盛面的——这时候面口袋许多是布的,白面吃完后,口袋就有了多种用途。
李龙打开口袋伸手抓出了把贝母看了看。
贝母收拾的很干净,大小都有,能看出来主要是去年的货。李龙把这一把贝母放回去,又伸手在口袋底部抓出一把来,看看底子上有没有渣。
有一点点,不多。
“贝母不错,收拾的挺干净的,我按四十五一公斤收。”李龙说道,“咋样?”
“行咧行咧!”那个大姐笑了。
这小半口袋贝母有四公斤半,她在家里称过的,这下能换回差不多两百块钱,春天用的钱就有了!
李龙拿过秤来称了一下,四公斤六百五十克,除皮后四公斤半,折算两百零两块五毛钱。
李龙付钱,把贝母倒进柜台里面的大筐里。那个大姐谢过李龙后,喜孜孜的折好袋子拿着离开了,脚步都比来的时候轻快了不少。
按目前这两年的发展情况,李龙估计今年的贝母鲜货,贾天龙那里的收购价,一级品应该在六十块钱一公斤以上,这四公斤能赚个六十块钱,可以了。
这就是坐地户的优势——每公斤收购的价格提高,但因为有垄断的优势,赚的并不少。
他甚至在想,贝母季的时候完全可以不用在山里收了,就在这里收,一样可以赚很多,甚至比去年还要多。
不过想想还是算了,人要学会不知足,要学会两手抓。
反正自己年轻,先两头兼着再说,慢慢再寻找合适的看店人员。
十二点多,李龙收了贝母、兔子皮和十几公斤铜钱,还有两个小银元宝之后,准备收拾东西回大院子。
他还真没想到,玛县的铜钱资源比自己想像的要更多一些。以前听大哥李建国说过关于钱窖的事情,但没有亲眼见过。
这时候家家户户有几个铜钱是很正常的事情,但从来没见过特别大量的——除了买了老马的院子看到那半箱子外,对,山里的也除外。
谁能想到,这才开始开收购站,陆续收到的麻钱子都有近百公斤了,而且还是他挑挑捡捡后的结果,退回去的也不少,那些已经朽的不能用了。
当废铜收的,怎么都不亏。
想想也正常,好歹算古城,哪怕王度庐写玉娇龙的时候都知道这沿线的古城,没石城没奎屯,但绥来(玛县)必须算一个。
正收拾东西往车上装的时候,有人过来了。
李龙停下了手头的动作,他笑着打招呼:
“郭同志你好啊!”
来人是郭铁兵,派出所的民警——和李龙关系不错的那位。
“小李同志你好。”郭铁兵手里拿着个夹子,和李龙打了个招呼后,四下看了看,点点头说道:
“难怪啊,这院子,不错。今天收了些啥?”
“药材,麻钱,还有兔子皮。”李龙指了指正在装车的东西。
“能挣上钱吗?”郭铁兵又问了一句。
“应该还行吧,先收着,然后再找地方出售。”李龙面对郭铁兵也不隐瞒自己二道贩子的事实,反正这玩意儿,只要不搞违法犯罪,收那些国家不让收的东西,基本上投机倒把这种罪名,在这两年往后基本上是不会落在自己的头上。
其实李龙估算了一下,不算那些铜钱,光贝母、兔子皮这些东西,今天上午的赚头在一百以上。
这还是在淡季。如果放在五月份收贝母的旺季,一天的利润至少在五百以上。
当然,这话不能对着郭铁兵说,或者说,基本上除了家人外,其他人都不能说。
“知道我过来的原因吧?”郭铁兵不再绕圈子,问道。
“那两个人是不是交待背后的指使者了?”李龙装好东西,关上车门,靠着吉普车掏出一盒烟,抽出一根递了过去:“抽不抽?”